人不可貌相(1 / 2)

“你瘋了?”太子話音剛落,趙王立即問道:“如此大逆不道之徒,你還打算放了他們?”

太子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問趙王:“高燧,你不覺得他們三人有些眼熟嗎?”

聽了太子的話後,趙王又認真看了看方入骨、齊丘雁、黃青鴛三人的相貌。仔細端詳了會兒後,趙王覺得眼前這個發須皆白的老者的容貌真的有些熟悉,似乎之前在哪兒見過,但一時之間卻想不起來。那對青年男女的相貌倒不是那麼熟悉,但眉角眼梢間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隻是也想不起來他們到底像誰。

見趙王臉有疑惑,太子又接著問道:“高燧,可想起他們的容貌像誰了?”

趙王隻是覺得方入骨師徒三人有些眼熟,卻始終想不起他們長得像誰,故而便搖了搖頭。

見趙王始終想不起來,太子先是指著方入骨說道:“這位老先生我們是見過的。當年建文帝準備削藩,為了防止父皇不服而起兵反抗,建文帝便把咱們兄弟三人從北平府接到應天府做質子。在南京為質期間,咱們是見過這位老先生的。”

經過太子的提醒,趙王確實想起了一個人——便是當年他在應天府為質期間見過的大儒方忠孺。隻是當年方忠孺溫文爾雅,舉手投足間皆是儒雅隨和的書生氣息,而眼前這個老頭卻發須花白、滿臉皺紋,眼裏皆是冷峻與恨意,毫無方忠孺當年的儒雅與隨和,因而趙王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老頭便是當年的方忠孺。

方忠孺是方孝孺的親兄長,乃是洪武年間十分有名的大儒,學問絲毫不輸於弟弟方孝孺。隻是他癡迷儒學、無心政事,故而名氣才不像方孝孺那麼大。當年建文帝曾在南京皇宮舉辦過一次儒學論賽,方忠孺作為當時有名的大儒,曾在賽上大展風采。那時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正在應天府為質,故而曾以燕王世子的身份參與觀賞此次論賽,太子和趙王便是在那次論賽上見到的方忠孺。

正是因為在那次儒學論賽上記住了方忠孺的容貌,因而在見到方入骨的長相後,太子便已看出他便是當年的方忠孺。雖然他的臉上多了很多風霜之色,人亦老了許多,但總的樣貌卻沒有很大的變化,而太子的記性又非常好,因而一眼便認出了眼前的刺客便是當年的方忠孺。

又見齊丘雁和黃青鴛的相貌也有些熟悉,倒很像當年的齊泰和黃湜。認真端詳了兩人一會兒後,又聯想到他們倆的年紀,太子便已大概猜出來齊丘雁和黃青鴛的身份。

太子知道方入骨、齊丘雁、黃青鴛三人現在仍是罪犯,他不願曝光他們的真實身份,便命人把師徒三人都帶進了偏殿,之後又摒退了左右,以防有人聽到自己同趙王、朱雲怡等人的對話。

那時的方忠孺意氣風發,像極了蘇東坡筆下“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周郎,於談笑之間便大獲全勝。若說眼前這個瘦骨嶙峋、滿眼恨意、飽經風霜的老人便是當年的大儒方忠孺,趙王是如何也不肯相信的。

然而太子的話卻讓趙王不得不信,隻見太子笑了笑,說道:“這位老先生便是洪武晚年和建文年間的大儒方忠孺方先生,亦是靖難名臣方孝孺方大人之兄。”

見太子居然認出了自己,方入骨又驚又懼。驚的是太子朱高熾看起來肥胖老實,不曾想卻能認出自己。畢竟自己在靖難之役後便銷聲匿跡,世人都道自己已隨方氏十族被誅,誰知即便自己容貌大變,太子卻還能認出自己。更讓他驚訝的是太子與自己隻有一麵之緣,況且那一麵之緣又已過去了二十多年,沒想到再見時他竟然還能認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