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用的力量:古代不是沒有信用,而是不相信增長
古代人眼中的世界是平衡的,因此沒有增長。要想富裕,隻能掠奪。
財富是固定的
顯而易見地,在沒有國際法則的古代,一個國家如果進口了更多的產品,那麼它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反之,如果出口了更多的產品,那麼它則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大家都會傾向於在國內製造大部分需要的商品,並提升關稅,打擊走私,減少金錢外流。
沒有共同繁榮,隻有一家獨大
在古人看來,社會的財富就像是固定的一樣,一個國家財富的增多,必然帶來另一個國家財富的減少。因此,不存在自由貿易、共同富裕一說,強大的往往隻有一方。各國國勢此消彼長,而這種增長則建立在奴役與掠奪之上。奴役者也知道這並不是增長,因此為了保持當下的水平,隻能選擇繼續奴役。兩千多年前的波斯人是這樣的,九百年前的基督教徒也是這樣的。這種一家獨大體現在曆史進程當中,就是稱霸。
古代的政治家們從來不追求增長。所謂國泰民安,指的是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不是不斷追求增長。但是放在一個國家之內,沒有增長同樣是糟糕的。沒有增長,那麼窮困者條件的改善就會代表著富裕者財富的減少。富裕者追求更多的財富,就會導致窮困者境遇的惡化。盡管現實情況並不是沒有增長,但放在具體的曆史時期當中,古代的財富總是像這樣流轉在兩者之間的。
4.越發重視“信任”的現代社會:信貸經濟在現代社會的發展
現代人眼中的世界是發展的,要想富裕,可以合作。
自由引發的變革
固定的財富引起分配方麵的問題,帶來爭執與矛盾。但是隻要明白了增長的趨勢,理解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就能走向共贏。有了增長,人們手中的財富不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水,反而會逐漸地增加。那麼,大家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怎樣從他人手裏奪走更多的財富,而是考慮怎樣使自己的財富增加,怎樣讓他人自願把錢交到自己手上——這也就是所謂的商業與消費。
自由帶來的倫理問題
但是這樣一來又有可能發生一些倫理上的問題。假設子女工作時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創造的社會價值是100元,如果是同樣的時間,可以用50元換取專業的醫療護理或者將父母送去專業的敬老院,應該怎樣選擇呢?
從傳統觀念上來說,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但是,既可以讓父母得到更專業的看護,又可以讓自己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這種不符合傳統倫理的做法實際上非常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那麼,更重要的到底是經濟增長,還是維係家庭紐帶呢?讓人開始有這樣的煩惱,這就代表著自由的市場經濟已經開始對倫理產生影響了。但是姑且不論這一方麵,自由經濟確實已經讓人類嚐到了合作的甜頭,讓世界獲得了和平。上千年來宗教對和平的呼籲,終於在新的宗教手中得到了完善。
3.信用的力量:古代不是沒有信用,而是不相信增長
古代人眼中的世界是平衡的,因此沒有增長。要想富裕,隻能掠奪。
財富是固定的
顯而易見地,在沒有國際法則的古代,一個國家如果進口了更多的產品,那麼它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反之,如果出口了更多的產品,那麼它則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大家都會傾向於在國內製造大部分需要的商品,並提升關稅,打擊走私,減少金錢外流。
沒有共同繁榮,隻有一家獨大
在古人看來,社會的財富就像是固定的一樣,一個國家財富的增多,必然帶來另一個國家財富的減少。因此,不存在自由貿易、共同富裕一說,強大的往往隻有一方。各國國勢此消彼長,而這種增長則建立在奴役與掠奪之上。奴役者也知道這並不是增長,因此為了保持當下的水平,隻能選擇繼續奴役。兩千多年前的波斯人是這樣的,九百年前的基督教徒也是這樣的。這種一家獨大體現在曆史進程當中,就是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