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勢篇(1 / 3)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善於作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而不苛求部屬,所以他能不強求人力去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態勢。善於創造有利態勢的將帥指揮部隊作戰,就像滾動木頭、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特性,是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的容易靜止,圓的滾動靈活。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轉動圓石從萬丈高山上滾下來那樣。這就是所謂的“勢”!

1.勢:勢的概念以及作用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勢的重要性

孫子認為,在作戰中的“勢”非常重要,可以說“勢”就是最終克敵製勝的原因。比如他說:“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旌旗紛紛,人馬紜紜,要在混亂中作戰而使軍隊不亂;混混沌沌,迷迷蒙蒙,要周到部署、保持態勢而不會被打敗。一支軍隊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完全就是因為“勢”的作用。因此,孫子又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意思是說,善於作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而不苛求部下。由此可見,孫子對於“勢”的重視程度。

形與勢的關係

“勢”如此重要,那麼“勢”到底是什麼呢?這要從其與“形”的關係中去探究。

在《孫子兵法》中,“形”與“勢”是一對聯係得異常緊密的概念。“形”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而“勢”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原因。“形”是基礎,“勢”則是結果。有“形”必然有“勢”,“形”、“勢”相連,理固使然。物質之“形”是客觀存在,運動之“勢”則可以主觀造就,故《形篇》是指對軍事實力的客觀分析,強調的是客觀物質力量的積聚;而《勢篇》則著重論述戰爭指揮者的“治”、“鬥”、“變”和“任勢”,即造勢與用勢,強調的是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放到軍事上說,“形”指的就是雙方靜態的物質力量的大小;而“勢”指的則是各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因素的動態組合,是雙方物質力量大小(即“形”)的最終發揮效果。所以說,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是“形”,但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原因則是“勢”。下麵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形”、“勢”的概念及各自的關係。

例如,一條大蟒要吃東西的時候,不像其他蛇要咬住東西,它隻要將口張開,可以把一定距離以內的東西,吸到它的口中,吞入腹內。它的攻勢一出,尾巴一擺,可以把直徑尺把粗的大樹掃斷,厲害得不得了。可是有一隻小蜘蛛和一條這樣的大蟒是世仇,要對大蟒報複。就在蛇洞口的樹上懸了一根絲下來,等待大蟒出洞覓食的時候,急落下來,打在大蟒致命的頭部七寸部位。每當大蟒剛把頭伸出來,蜘蛛就急速下降,大蟒就立刻縮回洞裏,不敢出來。這麼厲害的一條大蟒,就這樣被一隻脆弱的小蜘蛛製住了。反過來,如果這條大蟒能夠衝出了洞,躲過頭部七寸部位上的一擊,隻要一張口,也就可以輕易地把這隻小蜘蛛吸進腹中消化掉了。可是,當大蟒沒辦法施展它吸物的毒氣時,這樣一個脆弱的小蜘蛛,就可以要大蟒的命。蜘蛛弱小,大蟒強大,這就是雙方的“形”。蜘蛛占據洞口的有利位置,所以蜘蛛將它的力量全部發揮了出來;大蟒處於洞內的不利位置,所以大蟒的力量就沒有發揮出哪怕一點點來。這種有利於或不利於力量發揮的狀態,就是“勢”。“勢”決定勝負,蜘蛛雖“形”小,但“勢”強;大蟒雖“形”大,但“勢”弱。以勢強戰勢弱,所以蜘蛛戰勝大蟒是必然的。所以說,“形”是物質力量的客觀存在,“勢”是有利於或不利於物質力量的發揮狀態。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善於作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而不苛求部屬,所以他能不強求人力去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態勢。善於創造有利態勢的將帥指揮部隊作戰,就像滾動木頭、石頭一般。木頭、石頭的特性,是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的容易靜止,圓的滾動靈活。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轉動圓石從萬丈高山上滾下來那樣。這就是所謂的“勢”!

1.勢:勢的概念以及作用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勢的重要性

孫子認為,在作戰中的“勢”非常重要,可以說“勢”就是最終克敵製勝的原因。比如他說:“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旌旗紛紛,人馬紜紜,要在混亂中作戰而使軍隊不亂;混混沌沌,迷迷蒙蒙,要周到部署、保持態勢而不會被打敗。一支軍隊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完全就是因為“勢”的作用。因此,孫子又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意思是說,善於作戰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而不苛求部下。由此可見,孫子對於“勢”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