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城垣攻防戰(1 / 2)

四、其他防守器械。其他防守器械包括借助火、水來防守的器械,接應人員上下城牆的器械和監聽敵人挖掘地道的“地聽”等。接應人員上下城牆的設備有“吊車”及軟梯等。“吊車”在使用時,人立在橫木上。由上麵的人來操縱絞車即可;而軟梯則要人攀援上下。為防止對方挖掘地道攻進城內,可采用“地聽”。人站在地下的大缸裏,對地下的情況進行監聽。也可挖掘防禦地道,若發現了敵人的地道,可馬上向地道內送煙塵、送火甚至送毒,或者設法堵塞敵人出口。

2.無堅不摧:種類繁多的攻城器具

秦漢以來圍繞著城垣攻堅,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攻堅器械。總之,中國有一套水平很高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城垣攻堅器械。

攻城中的偵察器械

古代戰爭往往從偵察敵情開始,因而偵察器械起源甚早,應用也廣。古代偵察器械很多,也有不同的名稱,如“巢車”、“望樓”、“飛樓”等,其中尤以“巢車”應用最多。“巢車”名稱中的“巢”字是說這種偵察車上有個東西(板屋)狀如鳥巢,可以升降。一般來說,使用“巢車”具有以下特征:(1)板屋應升得很高,用於城垣攻防戰的必須高過城牆,板屋要升高,須借助絞車。古書上的“巢車”圖均未繪絞車,但從板屋重量計算,板屋如不用絞車則無法提升。(2)板屋的尺寸,應能容納兩人。其四周有觀察孔,便於望,板屋外釘生牛皮,以防敵方打擊,因為板屋升高後,它便成為敵方矢石打擊的靶子。(3)偵察車底部裝有輪子,以便於行動。這是對偵察車的基本要求。“巢車”也可用來指揮軍隊。方法是其板屋升高後,其內的人員展現不同顏色的旗幟,或將旗幟擺成不同的樣子,用以說明不同的意思。如:旗幟卷起,說明無敵人;旗打開,表示敵人來了;旗下垂,說明敵人已到;旗上舉並晃動,說明敵人在退;敵人退盡,則旗仍卷起。

攻堅器械

攻堅器械的種類主要包括:為進攻做準備的器械、掩護人員挖掘地道的器械、破壞防守設施的器械以及強行登城的器械等。

一、為進攻做準備的器械。這類器械的作用主要是使部隊和進攻器材能夠順利地抵達城下。其中的典型便是“壕橋”。“壕橋”的寬度應與攻堅器械通過的道路相適應;而“壕橋”長度則由壕溝的寬度決定。可將幾具“壕橋”並列,增加其寬度。戰國時已將8具“壕橋”並列,總寬達約40米(12丈),可使大部隊浩浩蕩蕩通過壕溝。“壕橋”的結構有兩輪的,也有四輪的,這與壕寬有關。宋代還有一種“折疊壕橋”,可在壕溝較寬時用。

二、掩護人員挖掘地道的器械。中國古代很早就用挖掘地道的辦法進攻。從宋代兵書中,就記載了當時挖掘地道所用的器械。挖掘地道的器械一般有“轒輼”和“頭車”等。(1)“轒輼”(詳情見第二章)。(2)“頭車”,結構比較複雜,功能也最完備。“頭車”實際上是車隊,由3部分組成:前麵是“屏風牌”,以擋箭矢;中間即叫“頭車”,掩護士兵挖地道;後麵是“緒棚”,有一具絞車,絞來泥土,將其疏散。“頭車”外用生牛皮蒙住,還備有水袋、拖把等滅火用具,以防敵方用火。

四、其他防守器械。其他防守器械包括借助火、水來防守的器械,接應人員上下城牆的器械和監聽敵人挖掘地道的“地聽”等。接應人員上下城牆的設備有“吊車”及軟梯等。“吊車”在使用時,人立在橫木上。由上麵的人來操縱絞車即可;而軟梯則要人攀援上下。為防止對方挖掘地道攻進城內,可采用“地聽”。人站在地下的大缸裏,對地下的情況進行監聽。也可挖掘防禦地道,若發現了敵人的地道,可馬上向地道內送煙塵、送火甚至送毒,或者設法堵塞敵人出口。

2.無堅不摧:種類繁多的攻城器具

秦漢以來圍繞著城垣攻堅,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攻堅器械。總之,中國有一套水平很高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城垣攻堅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