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漢昭帝年僅八歲,未諳世事,於是,群臣決定由鄂邑公主養護漢昭帝,並以漢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入住皇宮,養護漢昭帝。
漢武帝臨終時又擔心幼帝受欺騙、托孤大臣一手坐大的局麵出現,故而選擇了厚重的霍光和金日磾,並將“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圖”賜予霍光,封其為大相國、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並和丞相、禦史大夫桑弘羊一起,五人共同輔佐漢昭帝。
表麵看起來是漢武帝給劉弗陵指派了這麼多名顧命大臣,好好地輔政,其實他是為了完成這些臣子間的權力製衡。另一方麵,漢武帝賜給霍光“周公負成王朝諸侯圖”,不過是在這幾個人當中發現霍光較為忠厚,且以霍家的威望,可以壓製其他幾名大臣,避免在漢昭帝劉弗陵年幼時造成五虎相爭、皇位架空的情況,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三年後,顧命大臣金日磾病死。霍、上官兩家結親,霍光的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為妻。由於這層關係,上官桀的權勢僅次於霍光。
盡管如此,上官父子猶不滿足,仍然尋找一切機會千方百計的往上爬。當年,上官桀父子的權勢全是靠一時的得誌而起:上官桀本是為漢武帝飼馬的,有一年,漢武帝病了好長時間,多日不來馬廄,上官桀就懈怠不用心喂養了。但突然有一天漢武帝來察看,見馬匹都瘦弱了許多,怒斥上官桀失職,上官桀忙伏地叩頭道:“臣聞聖體欠安,日夜憂慮,再無心思喂馬,請陛下恕罪!”漢武帝就這樣被糊弄了,反念他忠心可嘉,轉怒為喜,並升其官職。現在,上官父子討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並取得信任,當然他們是有目的的。
因為漢昭帝年已十一歲,到擬立皇後的時候了,鄂邑長公主為其選皇後。多方挑選後,鄂邑長公主看中了一個姓周的女孩,打算讓昭帝娶其為後。
上官安的女兒當時年僅六歲,上官安早就有心讓女兒入主後宮,上官桀更是如此。父以女貴的這個道理,這聰明的父子自然明白。上官父子見公主選了周家女兒入宮,上官安便風風火火地去找嶽父大人霍光,懇求嶽父出麵,讓自己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入主後宮。
不想霍光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說:“左將軍此話有失偏頗。既然先帝信任你我,臨終托孤,自當盡忠報國。如今冊立皇後乃國家大事,怎可假公濟私?何況當今皇上還是個乳臭未幹的小毛孩子,還不到立皇後的年齡;二來,外孫女也太小了,才五六歲大小,這就進宮為後,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選後大事怎可如同兒戲?”
霍光的話讓上官氏父親啞口無言,隻得灰溜溜打道回府。然而,事實上,義正詞嚴的霍光,並非周公再世,他這番話不過隻是一番推辭罷了。當時除去幾位托孤大臣,朝中擁有實權的並不算太多。而在外有燕王劉旦手握兵權,不過如若進京主政,尚需時日。因此,最為炙手可熱的便是霍光和上官家。上官桀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希望將孫女送入宮中,一方麵可以達到和霍光權力平衡的局麵,一方麵也可以擴張自己的地位,畢竟,上官小妹是上官安的女兒。霍光之所以反對,並不是因為上官小妹年幼,而是怕重蹈呂氏家族的外戚之禍。另一方麵,他不願讓上官安的後代做皇後,盡管是他的外孫女,因為他害怕上官家得勢,奪取自己部分權力。
當時,漢昭帝年僅八歲,未諳世事,於是,群臣決定由鄂邑公主養護漢昭帝,並以漢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入住皇宮,養護漢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