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與最後的還鄉
在去匈奴前,王昭君請求回家看望親人。漢元帝對這位無緣臨幸的美人,充滿了愛憐,特旨恩準了她的請求。王昭君自請和親的壯舉在家鄉迅速傳開。聽說她省親回來,人們在香溪夾岸十裏,迎接昭君回家。
王昭君站在綺羅綿緞裝飾的畫舫上,含著熱淚,一路向鄉親們致意。父母親見到昭君,悲喜交加,因為此次見麵即為永別,是生離也是死別,父母心中如刀絞!女兒出塞去結兩國友好,得到無數讚譽,又令雙親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昭君回到家鄉後,一麵與親人細細敘別,一麵滿山遍野尋覓兒時的足跡。看到故鄉的青山秀水,聽著熟悉的鄉音,王昭君依依不舍。
王昭君離開家鄉那天,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登上江中的龍舟,王昭君抱起心愛的琵琶,彈起哀婉動人的別離曲。岸邊盛開的桃花宛是她的知音。曲聲中,桃花紛紛飄下,有的落在龍船上,有的飄到她身上。看到漸離漸遠的故鄉與親人,看到紛飛的花瓣,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王昭君不禁潸然淚下,淚水灑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那些沾滿昭君淚水的桃花瓣紛紛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魚,追隨龍舟遊動。有位船工隨手摸起一條小魚獻給昭君,昭君深情地賜給它們一個美麗的名字――桃花魚。
從此,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魚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遊來遊去,好像在和故鄉的人們一起迎接著昭君的歸來。
這是她第一次還鄉,同時也是最後一次還鄉,最初與最末的還鄉,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