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大漠,水土不服
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接,馬背上的王昭君,成了萬裏荒漠中一道靚麗風景。
王昭君一行經過了漢朝的左馮翊(今陝西西安)、北地(今甘肅慶陽)、上郡(今陝西榆林)、西河(今內蒙古東勝)、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五原(今內蒙古包頭)等地。王昭君坐在氈車上,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大漠風沙,水土不服,旅途的顛簸,再加上思鄉心切,身體原本就孱弱的王昭君還是病倒。幸好呼韓邪單於一直守在她的身邊,悉心的照料她,否則,她真不知道,她能否走完這漫長的路程。在她的記憶裏,這是她這一輩子走過的最長的路,也是最難走的路。直到第二年初夏,王昭君才到達漠北匈奴王廷。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想念的就是親人,這一刻,王昭君不知道自己還能否挺得過去,想起多年未見的父親,不禁又多一份憂慮。漢元帝曾經答應過她,會好好照顧她的家人,她不知道,漢元帝是否已經把她的家人安置好。
於是,她艱難的起身,對呼韓邪單於說,要給漢朝的皇帝寫一封信。呼韓邪讓她到了王庭後再寫,她怕熬不過,留下遺憾,堅持要寫,呼韓邪依了她,叫人拿來筆墨。
王昭君給漢元帝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信的中心意思就是希望他閣下不忘當初的諾言,好好安置她的家人:
“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漢元帝接到王昭君的信後,如獲至寶,很快就把王昭君的家人接到了長安,賜予府邸,讓王昭君的家人安居樂業。
而王昭君的那封信則成了漢元帝紀念她的唯一物品,看著她娟秀的字跡,回憶起她的音容笑貌,免不了要唉聲歎氣,自己無福消受這等如花美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