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城縣令陳書還和駐軍將領潘誌祥以及下麵的眾多官員和將領商議佳城後麵賅如何自處?或者該如果在這些國家當中生存下去!
陳書還的提議是投靠秦國,眾所周知,如今的秦國是最有實力能夠統一下的國家,一旦秦國宣布對趙國或者興國出兵,那麼佳城就會成為秦國的必爭之地!
而潘誌祥可是想著靜觀其變,誰也不投靠,誰也不招惹,龐興國不就是死灰複燃嗎,靠著幾千人的隊伍再次壯大到幾十萬軍隊,他們佳城為何不可?
隻要我們佳城軍民一條心,齊心協力守住佳城,就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我們佳城,龐興國和趙國就是一個例子,秦國也不會例外!
有意思的是佳城駐軍副將方大偉卻是同意縣令陳書還的建議投靠秦國,而且這個方大偉更加的著急,恨不得馬上就宣布佳城投靠秦國!為何?因為方大偉想建功立業,一座的佳城上麵有潘誌祥,自己再如何做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除非拿掉潘誌祥自己做佳城駐軍將領!
但是如果投靠秦國就不一樣了,秦國征戰趙國,興國亦或者齊國還有前段時間秦國與匈奴的摩擦,無數的戰事讓他們這些將領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以後加官晉爵!
於是眾人的討論經常出現誰也誰也服不了誰的情況,最後潘誌祥一錘定音,聽他的,佳城誰也不投靠,因為誰手裏的人多,誰話就好使,很明顯潘誌祥手裏的兵馬最多!
佳城的百姓也是每都在提心吊膽,其他已經加入興國的城池百姓沒有太多的擔心了,他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恢複正常生活,該種地去種地,該經商去經商,至於興國的科舉就不要想了,龐興國目前的所有官員除了投誠的趙國官員以外,其餘新晉上位的官員全部都是趙國有名的大家族,世家,富商的人。
這裏麵還有一個故事,百姓們茶餘飯後也是偷偷的議論,如今興國的官員選拔製度。
興國台城有個叫劉大的人,家裏很富有,即使經過趙國紙幣造成的通貨膨脹以後,他家的錢在台城也是數一數二的!
而龐興國為了征集大軍討伐趙國的糧草,於是有人給他建議,有些官位可以換錢,於是有錢可買?官做,便成了興國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這個劉大的父親就花錢給他買了個官當。
上任以後,去謁見上司。上司問道:“你管轄的那個縣城,風土怎樣?”劉大回道:“我們那兒並無大風,塵土就更少了。”
上司繼續問道:“春花怎樣?”
劉大認真的回答道:“今年春的棉花每斤二百八。”
上司繼續問:“百姓怎樣?”
劉大依舊很認真的答道:“白杏隻有兩棵,紅杏倒有不少。”
上司有些無語,有些生氣,這個人的都是什麼東西,於是氣憤的道:“我問的是黎庶。”
劉大以為自己的回答哪裏出了問題,導致上司有些不高興,於是想了想仔細斟酌了一番,回答道:“梨樹很多,結果子卻是很少。”
上司徹底?火了:“我不是問什麼梨杏,我問的是民!”
劉大忙站起來:“是,大人!我的名叫狗子。”
上司:“???”
雖這是民間百姓八卦的談資,但是也能夠知道如今的興國官府魚龍混雜比之趙國原本的朝廷更加腐爛不堪!
佳城的百姓渴望有一個安定的生活,所以很多人私下裏也是猜測潘誌祥和陳書還這些大人物之間的想法。
百姓甲道:“你們,我們佳城最終會怎麼做?是繼續保持中立還是會投靠哪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