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魯迅先生年譜(1 / 3)

前十一年(二十七年辛醜,一九○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礦路學堂畢業。

前十年(二十八年壬寅,一九○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

課餘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前九年(二十九年癸卯,一九○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誌撰文。

秋,譯《月界旅行》畢。

前八年(三十年甲辰,一九○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

前六年(三十二年丙午,一九○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複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前五年(三十三年丁未,一九○七年) 二十七歲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誌撰文。

前四年(三十四年戊申,一九○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複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前三年(宣統元年己酉,一九○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

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

前二年(二年庚戌,一九一○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前一年(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複,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膺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

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二年(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三年(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四年(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像及墓誌拓本。

六年(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勳複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七年(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抨擊家族製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鋒。

前十一年(二十七年辛醜,一九○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礦路學堂畢業。

前十年(二十八年壬寅,一九○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

課餘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前九年(二十九年癸卯,一九○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誌撰文。

秋,譯《月界旅行》畢。

前八年(三十年甲辰,一九○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

前六年(三十二年丙午,一九○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複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前五年(三十三年丁未,一九○七年) 二十七歲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誌撰文。

前四年(三十四年戊申,一九○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複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前三年(宣統元年己酉,一九○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

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和化學教員。

前二年(二年庚戌,一九一○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前一年(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複,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膺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

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二年(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三年(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四年(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五年(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