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讀書——在蘇州振華女中演講(1 / 1)

俞慶棠

季玉先生常常要我演講,使我講不出什麼了,現在我且來講個故事吧。歐洲有個充滿著暮氣的小村,叫做號筒村(Bugle village)。村裏的居民喜賭好酒,又懶起早,全村呈露著不振作的氣象,以致這村日貧一日。後來有個先知先覺的少年,覺得這種頹唐荒靡的現象,非從速改革不可。他又深信“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就從使村人養成早起習慣著手。他每當清晨,就登在村中的小山上,用力吹號筒,非吹到全村人陸續起身不止。起初村人非常恨他,恨他多事,使他們不能安睡,但是日子久了,全村人民終於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村人說,現在大家能夠自動地早起了,號筒不用再吹了。但是他不聽,仍很勤懇地吹號筒,自青年、壯年、老年以至死亡。後來,這個原來暮氣充溢的小村,到底成了歐洲著名的優美的小村。

現在我再來和你們談談讀書的方法吧。學生沒有家室之累,當然應該勤瀆。近來,我們國家災禍很多,如洪水泛濫,江蘇省的一個堤壩被大浪衝毀,人民傾家蕩產,流離失所。東北同胞在暴日鐵蹄下,過著暗無天日的亡國奴生活,全國農村破產,工廠停閉,經濟不景氣。而我們呢,卻尚能平安度日,倘使讀書再不用功,真要無以自存了。現在許多同學費了很多寶貴時光,預備會考,這固然很好,但我覺得還不夠。讀書的真正目標,是求思想的發達,讀而不想,就失掉了讀書的目標。歐洲有很多女學生,她們除了勤讀以外,同時還能致力於課外工作。最近蘇聯有幾個女學生在課外自己製造汽車,當她們的成績品——汽車在莫斯科行駛時,全城人民都為之歡呼。她們怎能獲得這樣的成績呢?惟一的原因就是她們能運用她們的腦子想。又如牛頓的發明(現)地心吸力,瓦特的發明蒸汽機,愛迪生的發明電燈,都是肯想的緣故。所以我很希望同學,在勤讀時也要多想,記牢這句話——More reading More thinking。

(選自茅仲英主編,俞慶棠著《俞慶棠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05。)

林礪儒(1889—1977)

原名林繩直,廣東信宜人,著名的教育家。曆任北京高師附中主任(即校長)、中山大學教授兼教務長、廣州師範學校校長等。1949年後,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副部長等職。代表作品《文化教育學》《教育哲學》《教育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