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1 / 3)

到一九三六年,我就到英國去了。一九三八年我從英國回來,因為那時候抗戰了,有好多事情要做。回來後,清華就讓我直接當教授了。從助教到教授,前後又是七年。現在有的人,身在研究機關,自己是大學畢業生,環境很好,又有書,又有雜誌,又有導師,更重要的還有黨的領導,但就是對趕世界先進水平沒信心。要知道,到二○○○年還有二十年啊,能不能趕上呢?從我的經曆裏麵,同學們可以算一筆帳,隻要一點簡單的算術知識,就可以得出解答。

以上是我早年碰到的困難。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舊社會,又沒有書,又沒有錢,又沒有老師,甚至沒有燈光,電燈黃黃的,一點兒光,看不清。今天,在黨的關懷下,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我請同學們對比一下,一方麵要珍惜現在的環境,另一方麵要加強信心。現在很多人沒有信心:能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啊?四個現代化能不能搞得成功啊?等等。從我的體會講,我覺得有信心,趕得上。不過做個懶人可不行,要加強努力,才趕得上。

現在,再講我生平第二“劫”。抗日戰爭期間,我從英國回來,當時後方條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後,吃不飽,餓不死。那個時候,有句話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記得有這麼個故事:教師在前麵走,要飯的在後麵跟,跟了一條街,前麵那個教授實在沒有錢?回頭說:“我是教授!”那個要飯的就跑掉了。因為連他們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沒有錢的。

在那個時候,日本人封鎖我們,而且還轟炸。在那種困境之中,許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還被迫去做買賣,他們跑仰光,去買點東西到昆明來賣。我住在昆明鄉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樓上的廂房,下麵養豬、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癢,樓板就跟著搖晃。沒有電燈,就找一個油燈使用。油燈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一個香煙筒,放個油盞,那兒沒有燈草,就摘一點棉花做燈芯。就是在這種微弱的燈光下,我從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二年完成了我的《堆壘素數論》,後來又跨入了矩陣幾何。

抗戰勝利了,我到美國去了,當了“洋教授”。我當“洋教授”也比較困難。別人是又有博士頭銜,又有大學畢業證書,我卻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家還是讓我當了教授。所以同學們可以看到,第一次在昆明的艱苦環境,由於堅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還是不得不承認的。

第三“劫”,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我是“臭老九”,當然不能幸免。去年,外國又來邀請我去講學,有的老朋友很關心,也有點擔憂。他們說,這次華羅庚出國,可能要摔交,可能要露底了。為什麼呢?因為“文化大革命”中,圖書館我也不能進,十幾年不上圖書館了,還能不落後嗎?不但如此,大家都知道,那時候我一方麵是各處跑,搞統籌優選,是很忙的;另一方麵,背後還要防“四人幫”的冷箭。雖然時時提防,還是被射了不少,甚至在一九七五年被射倒過。所以,有些朋友的關心、擔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們不知道我有一個上算的地方,就是“外通裏國”。什麼叫“外通裏國”呢?就是外國知道我的名字,有書出版就寄一點給我。這樣不通過圖書館,也可以知道一點國際行情。而且,他們不了解,我始終沒有放棄理論研究。那時候,我身體還好,白天緊張地搞優選法,有時上午跑四個廠,下午跑三四個廠,一天跑七八個廠。盡管這樣緊張,我沒有放鬆理論研究。我的理論研究是晚上進行的。做我的助手也不容易,說不定晚上一點鍾、二點鍾被叫醒,來考慮考慮這個問題怎麼搞。所以他們是很辛苦的。不過那個時候搞了理論研究還不敢說,因為如果哪一天我們暴露出來,有人就要說:你看這個華羅庚,用統籌優選作幌子,他實際上怎麼不忘搞他的理論研究。這種人後來一看形勢變了,他又改一個手法,說華羅庚就隻搞統籌優選,不搞理論研究。反正這種人理論不多,實際也不高,但他有一種本領,手裏有一根棍子,你搞理論他就打你的理論,你搞實際他就打你的實際。那時期我們的帽子當然不少囉,“唯生產力論”的帽子也戴過了,“以目亂綱”的帽子也戴過了。但你說你的,我幹我的。我隻知道統籌優選對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沒有理論就搞不出優選來,所以理論也要搞。

到一九三六年,我就到英國去了。一九三八年我從英國回來,因為那時候抗戰了,有好多事情要做。回來後,清華就讓我直接當教授了。從助教到教授,前後又是七年。現在有的人,身在研究機關,自己是大學畢業生,環境很好,又有書,又有雜誌,又有導師,更重要的還有黨的領導,但就是對趕世界先進水平沒信心。要知道,到二○○○年還有二十年啊,能不能趕上呢?從我的經曆裏麵,同學們可以算一筆帳,隻要一點簡單的算術知識,就可以得出解答。

以上是我早年碰到的困難。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舊社會,又沒有書,又沒有錢,又沒有老師,甚至沒有燈光,電燈黃黃的,一點兒光,看不清。今天,在黨的關懷下,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我請同學們對比一下,一方麵要珍惜現在的環境,另一方麵要加強信心。現在很多人沒有信心:能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啊?四個現代化能不能搞得成功啊?等等。從我的體會講,我覺得有信心,趕得上。不過做個懶人可不行,要加強努力,才趕得上。

現在,再講我生平第二“劫”。抗日戰爭期間,我從英國回來,當時後方條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後,吃不飽,餓不死。那個時候,有句話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記得有這麼個故事:教師在前麵走,要飯的在後麵跟,跟了一條街,前麵那個教授實在沒有錢?回頭說:“我是教授!”那個要飯的就跑掉了。因為連他們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沒有錢的。

在那個時候,日本人封鎖我們,而且還轟炸。在那種困境之中,許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還被迫去做買賣,他們跑仰光,去買點東西到昆明來賣。我住在昆明鄉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樓上的廂房,下麵養豬、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癢,樓板就跟著搖晃。沒有電燈,就找一個油燈使用。油燈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一個香煙筒,放個油盞,那兒沒有燈草,就摘一點棉花做燈芯。就是在這種微弱的燈光下,我從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二年完成了我的《堆壘素數論》,後來又跨入了矩陣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