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商業曆史上曾經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柯達就因為犯下“營銷短視症”這樣一個致命錯誤而失敗了。柯達曾經一度是美國頂級的品牌之一,也是美國文化擴張的一個標誌。在輝煌時期,柯達曾占據全球2br3的膠卷市場,擁有員工8.6萬人,其特約經營店遍布全球各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夠看到柯達的金黃色招牌。

那麼,柯達究竟為什麼失敗?大多數人把柯達的失敗歸結於它在膠卷時代的成功沒有轉化成數碼相機時代的成功,即認為柯達的失敗是因為膠卷被新的數碼相機技術淘汰了。事實上,這麼說對柯達並不公平。柯達公司不僅是膠卷技術的領先者,同時它也曾是數碼相機技術在全世界的領先者。

早在1975年,柯達就推出全世界第一個數碼相機技術,但是當時的柯達總裁和其他高層管理者都沒有意識到數碼相機技術的重要性。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當時他們腦袋裏都在打著這麼一個簡單的小算盤,那就是:到底賣什麼更掙錢?是數碼相機,還是膠卷?

答案很顯然,膠卷每個星期顧客都需要買,它是一個易耗品,需要重複購買。而數碼相機呢?買一次也許就可以持續兩三年。所以當時的柯達公司基於這樣的一個判斷,覺得賣數碼相機不如賣膠卷掙錢,因此戰略上並不重視數碼相機技術,而將自己首創的數碼相機技術束之高閣。也正因如此,在柯達發明數碼相機技術若幹年之後,直到它的競爭對手獨立開發出來類似的數碼相機技術時,柯達才反應過來,但是轉型已經來不及了。因此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2012年1月19日,柯達這樣一個擁有131年曆史、市值曾經高達幾百億美元的著名企業申請破產保護,走上沒落之路。

正是柯達公司高層管理者對顧客需要缺乏深刻理解,才導致了柯達今天的失敗。顧客不是為了買膠卷而買膠卷。那麼,買膠卷所滿足的顧客需要到底是什麼呢?是留住美好的記憶瞬間。所以任何一種新產品,隻要能夠達到相同的目的,而且它能夠比現有產品更好地滿足顧客需要的話,顧客都可能轉向這種新產品。

因此,企業要始終記住這樣一句話:顧客的需要是永恒的,而產品(欲望)總是會被升級換代的。任何一種新產品,隻要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那麼它都是有前途的。而舊的產品,不管曾經多麼成功、多麼輝煌,都有可能被新產品所替代。

不僅僅是柯達犯下致命的營銷短視症,摩托羅拉同樣如此。作為尋呼機時代的王者,摩托羅拉曾經占據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全球通信王者。然而,到了手機時代,摩托羅拉卻被諾基亞所超越(當然,諾基亞後來又被智能手機時代的蘋果、三星甚至我們中國的華為等公司所超越)。

作為全球商業曆史上曾經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柯達就因為犯下“營銷短視症”這樣一個致命錯誤而失敗了。柯達曾經一度是美國頂級的品牌之一,也是美國文化擴張的一個標誌。在輝煌時期,柯達曾占據全球2br3的膠卷市場,擁有員工8.6萬人,其特約經營店遍布全球各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夠看到柯達的金黃色招牌。

那麼,柯達究竟為什麼失敗?大多數人把柯達的失敗歸結於它在膠卷時代的成功沒有轉化成數碼相機時代的成功,即認為柯達的失敗是因為膠卷被新的數碼相機技術淘汰了。事實上,這麼說對柯達並不公平。柯達公司不僅是膠卷技術的領先者,同時它也曾是數碼相機技術在全世界的領先者。

早在1975年,柯達就推出全世界第一個數碼相機技術,但是當時的柯達總裁和其他高層管理者都沒有意識到數碼相機技術的重要性。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當時他們腦袋裏都在打著這麼一個簡單的小算盤,那就是:到底賣什麼更掙錢?是數碼相機,還是膠卷?

答案很顯然,膠卷每個星期顧客都需要買,它是一個易耗品,需要重複購買。而數碼相機呢?買一次也許就可以持續兩三年。所以當時的柯達公司基於這樣的一個判斷,覺得賣數碼相機不如賣膠卷掙錢,因此戰略上並不重視數碼相機技術,而將自己首創的數碼相機技術束之高閣。也正因如此,在柯達發明數碼相機技術若幹年之後,直到它的競爭對手獨立開發出來類似的數碼相機技術時,柯達才反應過來,但是轉型已經來不及了。因此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2012年1月19日,柯達這樣一個擁有131年曆史、市值曾經高達幾百億美元的著名企業申請破產保護,走上沒落之路。

正是柯達公司高層管理者對顧客需要缺乏深刻理解,才導致了柯達今天的失敗。顧客不是為了買膠卷而買膠卷。那麼,買膠卷所滿足的顧客需要到底是什麼呢?是留住美好的記憶瞬間。所以任何一種新產品,隻要能夠達到相同的目的,而且它能夠比現有產品更好地滿足顧客需要的話,顧客都可能轉向這種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