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表般的精確邏輯,也即機械的邏輯,隻能用來建造簡單的裝置。真正複雜的係統,比如細胞、草原、經濟體或者大腦(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種地道的非技術的邏輯。我們現在意識到,除了生物邏輯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邏輯能夠讓我們組裝出一台能夠思想的設備,甚至不可能組裝出一套可運行的大型係統。

人類能夠從生物學中提取自然的邏輯並用以製造出一些有用的東西,這個發現真令人驚奇。盡管過去有很多哲學家都覺得人類能夠抽象出生命的法則並將其應用到其他領域,但直到最近,當計算機以及人造係統的複雜性能夠與生命體相媲美時,這種設想才有了得到驗證的可能。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東西是能被轉化的,仍然是一個神奇的謎團。到目前為止,那些原屬於生命體卻成功被移植到機械係統中的特質有:自我複製、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複、適度進化以及局部學習。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特質被人工合成出來,並轉化成新的東西。

人們在將自然邏輯輸入機器的同時,也把技術邏輯帶到了生命之中。

生物工程的源動因,就是希望充分控製有機體,以便對其改進。被馴化的動植物,便正是將技術邏輯應用於生命的範例。野生胡蘿卜芳香的根,經由草本植物采集者一代代的精心選培,才最終成為菜園裏甜美的胡蘿卜;野生牛的乳房也是通過“非自然”的方式進行了選擇性增大,以滿足人類而不是小牛的需求。所以說,奶牛與胡蘿卜跟蒸汽機與火藥一樣,都是人類的發明。隻不過,奶牛和胡蘿卜更能代表人類在未來所要發明的東西:它們是生長出來而非被製造出來的。

基因工程所做的事情,恰如養牛人挑選更好的種牛,隻不過基因工程師們運用了一種更精確並且更強大的控製手段。當胡蘿卜和奶牛的培育者們不得不在冗長的自然進化基礎上進行優選時,現代的基因工程師們卻可以利用定向人工進化,通過目標明確的設計而大大加快物種改進的過程。

機械與生命體之間的重疊在一年年增加。這種仿生學上的融合也體現在詞語上。“機械”與“生命”這兩個詞的含義在不斷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結構複雜的東西都可以被看作是機器,而所有能夠自維持的機器都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語義的變化,還有兩種具體趨勢正在發生:(1)人造物表現得越來越像生命體;(2)生命變得越來越工程化。遮在有機體與人造物之間的那層紗已經撩開,顯示出兩者的真麵目。其實它們是,而且也一直都是本質相同的。我們知道生物領域中有諸如有機體和生態係統這樣的概念,而與之相對應的人造物則包括機器人、公司、經濟體、計算機回路,等等。而對於兩者共有的靈魂,我們該如何命名呢?由於兩者都具備生命屬性,我將這些人造或天然的係統統稱為“活係統” [2]sup> 。

鍾表般的精確邏輯,也即機械的邏輯,隻能用來建造簡單的裝置。真正複雜的係統,比如細胞、草原、經濟體或者大腦(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種地道的非技術的邏輯。我們現在意識到,除了生物邏輯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邏輯能夠讓我們組裝出一台能夠思想的設備,甚至不可能組裝出一套可運行的大型係統。

人類能夠從生物學中提取自然的邏輯並用以製造出一些有用的東西,這個發現真令人驚奇。盡管過去有很多哲學家都覺得人類能夠抽象出生命的法則並將其應用到其他領域,但直到最近,當計算機以及人造係統的複雜性能夠與生命體相媲美時,這種設想才有了得到驗證的可能。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東西是能被轉化的,仍然是一個神奇的謎團。到目前為止,那些原屬於生命體卻成功被移植到機械係統中的特質有:自我複製、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複、適度進化以及局部學習。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特質被人工合成出來,並轉化成新的東西。

人們在將自然邏輯輸入機器的同時,也把技術邏輯帶到了生命之中。

生物工程的源動因,就是希望充分控製有機體,以便對其改進。被馴化的動植物,便正是將技術邏輯應用於生命的範例。野生胡蘿卜芳香的根,經由草本植物采集者一代代的精心選培,才最終成為菜園裏甜美的胡蘿卜;野生牛的乳房也是通過“非自然”的方式進行了選擇性增大,以滿足人類而不是小牛的需求。所以說,奶牛與胡蘿卜跟蒸汽機與火藥一樣,都是人類的發明。隻不過,奶牛和胡蘿卜更能代表人類在未來所要發明的東西:它們是生長出來而非被製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