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而論,克特西比烏斯的鍾可謂非常準確,因為它能自行調節供水量。在那之前,絕大多數水鍾的弱點在於推動整個驅動裝置的存水器在放空的過程中,水流的速度會逐漸減慢(因為水越少、越淺,水的壓力就越小),因此也就減慢了鍾的運行速度。克特西比烏斯發明了一種調節閥,解決了這個積年難題。調節閥內有一個圓錐形的浮子,浮子的尖端向上戳入一個與之配套的、倒轉的漏鬥中。水從調節閥中的漏鬥柄處出來,漫過浮子,進入浮子漂浮的杯中。這時,浮子會浮起來進入倒扣的漏鬥將水道收窄,以此限製水的流量。當水變少的時候,浮子又會往下沉,重新打開通道,讓更多的水流入。換句話說,這個調節閥能夠實時地找到恰當的位置讓“剛剛好”的水通過,使計量閥容器中的流量保持恒定。

克特西比烏斯的這個調節閥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自我調節、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製的非生命物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就變成了第一個在生物學範疇之外誕生出來的自我。這是一個真正自動的物體——從內部產生控製。而我們現在之所以把它看成是自動裝置的鼻祖,是因為它令機器第一次能夠像生物一般呼吸。

而我們之所以說它確實有一個自我,是因為它置換出的東西。一股能夠持續不斷地、自動地進行自我調節的水流,轉換成了一座能夠不斷進行自我調節的時鍾,這樣一來,國王就不再需要仆人來照顧這座水鍾的水箱。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動的自我”擠出了人類的自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自動化取代了人類的工作。

克特西比烏斯的發明是20世紀全美國風行的裝置——抽水馬桶的近親。讀者們可以看出克特西比烏斯的浮閥實際上是陶瓷馬桶上半部分箱體中浮球的祖先。在衝水之後,浮球會隨著水位的降低而下沉,並利用其金屬臂拉開水閥。放進來的水會再次充滿水箱,成功地抬起浮球,以便它的金屬臂在水位精確地達到“滿”的位置時切斷水流。從中世紀的角度看,這個馬桶通過自動起落的方法來保證自己水量充足。這樣,我們就在抽水馬桶的箱體內看到了所有自治機械造物的原型。

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後,同樣生活在亞曆山大港的海倫 [152]sup> 琢磨出了很多種不同的自動浮力裝置。在現代人的眼裏,這些裝置就像一係列嚴重彎折曲繞的廁所用具。而事實上,它們卻是用於派對的精巧分酒器。比如說那個“喝不淨的高腳杯”,這東西能夠不斷地通過它底部的一個管子給自己續杯,讓杯子裏的酒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海倫寫了一本百科全書巨著《氣體力學》(The Pica),裏麵塞滿了他的各種發明。那些發明,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依然顯得不可思議。這本書在古代世界中曾經被廣泛地翻譯和複製,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事實上,在之後的兩千年裏(也就是說延續到18世紀的機械時代),沒有一種反饋係統不是以海倫的發明為鼻祖的。

當時而論,克特西比烏斯的鍾可謂非常準確,因為它能自行調節供水量。在那之前,絕大多數水鍾的弱點在於推動整個驅動裝置的存水器在放空的過程中,水流的速度會逐漸減慢(因為水越少、越淺,水的壓力就越小),因此也就減慢了鍾的運行速度。克特西比烏斯發明了一種調節閥,解決了這個積年難題。調節閥內有一個圓錐形的浮子,浮子的尖端向上戳入一個與之配套的、倒轉的漏鬥中。水從調節閥中的漏鬥柄處出來,漫過浮子,進入浮子漂浮的杯中。這時,浮子會浮起來進入倒扣的漏鬥將水道收窄,以此限製水的流量。當水變少的時候,浮子又會往下沉,重新打開通道,讓更多的水流入。換句話說,這個調節閥能夠實時地找到恰當的位置讓“剛剛好”的水通過,使計量閥容器中的流量保持恒定。

克特西比烏斯的這個調節閥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自我調節、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製的非生命物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就變成了第一個在生物學範疇之外誕生出來的自我。這是一個真正自動的物體——從內部產生控製。而我們現在之所以把它看成是自動裝置的鼻祖,是因為它令機器第一次能夠像生物一般呼吸。

而我們之所以說它確實有一個自我,是因為它置換出的東西。一股能夠持續不斷地、自動地進行自我調節的水流,轉換成了一座能夠不斷進行自我調節的時鍾,這樣一來,國王就不再需要仆人來照顧這座水鍾的水箱。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動的自我”擠出了人類的自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自動化取代了人類的工作。

克特西比烏斯的發明是20世紀全美國風行的裝置——抽水馬桶的近親。讀者們可以看出克特西比烏斯的浮閥實際上是陶瓷馬桶上半部分箱體中浮球的祖先。在衝水之後,浮球會隨著水位的降低而下沉,並利用其金屬臂拉開水閥。放進來的水會再次充滿水箱,成功地抬起浮球,以便它的金屬臂在水位精確地達到“滿”的位置時切斷水流。從中世紀的角度看,這個馬桶通過自動起落的方法來保證自己水量充足。這樣,我們就在抽水馬桶的箱體內看到了所有自治機械造物的原型。

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後,同樣生活在亞曆山大港的海倫 [152]sup> 琢磨出了很多種不同的自動浮力裝置。在現代人的眼裏,這些裝置就像一係列嚴重彎折曲繞的廁所用具。而事實上,它們卻是用於派對的精巧分酒器。比如說那個“喝不淨的高腳杯”,這東西能夠不斷地通過它底部的一個管子給自己續杯,讓杯子裏的酒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海倫寫了一本百科全書巨著《氣體力學》(The Pica),裏麵塞滿了他的各種發明。那些發明,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依然顯得不可思議。這本書在古代世界中曾經被廣泛地翻譯和複製,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事實上,在之後的兩千年裏(也就是說延續到18世紀的機械時代),沒有一種反饋係統不是以海倫的發明為鼻祖的。

其中有一個特例,那是17世紀的一位名叫科內利斯·德雷貝爾 [153]sup> 的荷蘭人想出來的。此人集煉金術士、透鏡研磨匠、縱火狂和潛艇癖於一身。(他曾經做出不止一艘能潛到1600米以下的潛水艇!)正是德雷貝爾在胡亂地以各種手段提煉金子的時候,發明了恒溫器。這個恒溫器是另一個影響全世界的反饋係統的範例。作為一個煉金術士,德雷貝爾當時懷疑實驗室裏的鉛之所以變不成金子,可能是因為加熱元素的熱源溫度波動太大的緣故。所以在17世紀20年代,他自己拚湊了一個可以對煉金原材料進行長時間適溫加熱的迷你熔爐,就仿佛地底深處那些界定了冥府的含金石經受灼燒熔解的情形。德雷貝爾在小爐子的一邊連接了一個鋼筆大小的玻璃試管,裏麵裝滿了酒精。受熱之後,液體就會膨脹,於是把水銀推入與之相連的第二個試管,而水銀又推動一根製動杆,製動杆則會關閉這個爐子的風口。顯然,爐子越熱,風口被關得更久,火也就越小。冷卻了的試管會使製動杆回縮,從而打開風口讓火變大。在鄉下使用的那種普通的家用恒溫器,跟德雷貝爾的這個裝置的道理一樣,目的都是要保持一個恒定的溫度。不幸的是,德雷貝爾的這個自動爐並沒煉出金子來,而德雷貝爾也從來沒有向世人公開過這個設計,結果他的自動化發明消失得無聲無息,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一百多年之後,才有一個法國的鄉紳重新發現了他的設計,做了一個恒溫器用於孵化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