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影響(2 / 3)

2.快速的通貨膨脹。這是一種不穩定的、迅速惡化的、加速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發生時,通貨膨脹率較高(一般達到兩位數以上),人們對貨幣的信心產生動搖,經濟社會產生動蕩,所以這是一種較危險的通貨膨脹。

3.惡性的通貨膨脹。惡性的通貨膨脹又稱極度的通貨膨脹或超速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一旦發生,通貨膨脹率非常高(一般達到三位數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製,其結果是導致社會物價持續飛速上漲,貨幣大幅度貶值,人們對貨幣徹底失去信心。這時整個社會金融體係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正常的社會經濟關係遭到破壞,甚至導致社會崩潰,政府垮台。

這種通貨膨脹在經濟發展史上是很少見的,通常發生於戰爭或社會大動亂之後。例如在1923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德國的物價在一個月內上漲了2500%,一個馬克的價值下降到僅及戰前價值的一萬億分之一。

總體上看,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通貨膨脹是必然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必要深究其產生的原因,關鍵是如何應對。以減少壓力和損失。

從宏觀上來講,抑製通貨膨脹主要是依靠政府進行調控,出台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調存貸款利率,提高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包括限價調控令、嚴禁哄抬商品價格等。

從微觀上來說,老百姓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應對通貨膨脹。首先要努力工作,多多賺錢,節約開支,以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其次,根據個人情況,可以通過各種投資理財來抵消通貨膨脹對財產的侵蝕,但需要針對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來考慮選擇投資理財的工具。

通脹效應——通貨膨脹有弊也有利

提到通貨膨脹,很多人立刻會聯想到物價飛漲,貨幣貶值,最起碼也知道通貨膨脹是一種壞的金融現象。其實,通貨膨脹確實不好,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既有危害的一麵,也有有利的一麵,關鍵在於通貨膨脹發生的時間,以及通貨膨脹率的高低。

總的來說,對於通貨膨脹的利弊爭論,主要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促進論和促退論,也即通貨膨脹的正效應和負效應。

1.通貨膨脹促進論

“促進論”者認為,要刺激經濟增長就要增加財政支出,增加貨幣供應量,政府通過靈活運用膨脹性政策,能夠刺激投資與消費,增加有效需求。

第一,通貨膨脹的直接表現是貨幣供給過多,多發行的那一部分直接成為政府的收入,可用於增加投資。而物價上升帶來居民持有貨幣的貶值,此損失被國家占有,這實質上是政府對所有貨幣持有人的一種隱蔽性的強製征稅,又稱“通貨膨脹稅”。如果居民的消費不變或消費的下降小於投資的增加,產出仍能通過乘數效應上升。

第二,通貨膨脹具有一種有利於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再分配效應。在通貨膨脹過程中,高收入階層的收入比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加得更多。與此同時,高收入階層的邊際儲蓄傾向比低收入階層高,因此,通貨膨脹可以提高全社會的儲蓄率,促進經濟增長。

第三,在通貨膨脹的初期,全社會都存在貨幣幻覺,將名義價格、名義工資、名義收入的上漲看成是實際的上漲。於是勞動者願意提供更多的勞動,企業家願意擴大投資,增加雇傭工人,導致就業的增加和產出增長加快。

第四,通貨膨脹增加了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由於實物資產和現金餘額這兩種財富形式之間的替代性,經濟單位會增加對實物資產的需求,從而推動投資和產出的增加。

第五,通貨膨脹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漲在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和各企業之間是不平衡的,各部門的投資規模也會以不同速度增加,全社會的產業結構可以得到局部調整。

2.通貨膨脹促退論

“促退論”者認為,通貨膨脹不但會降低商品購買力,導致外彙外流,而且會使得商品價格無法正確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甚至引發社會動亂。

第一,在通貨膨脹時期,價格上升和工資增加在時間和幅度上都是不對應的,工人可能會通過罷工等方式向政府和資方施加壓力。政府從本身利益考慮,可能對某些價格實行行政控製,從而使經濟運行缺乏競爭和活躍,價格的信號作用削弱,經濟效率下降。

第二,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貶值,存貸款風險增大,嚴重的通貨膨脹甚至會導致金融癱瘓。在通貨膨脹時期,政府控製名義利率,導致對借貸資金的過度需求,出現對借貸資金實行配給的局麵,從而使資金的運用起不到優化配置和加快經濟增長的作用。

第三,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錯誤地引導資金流向,使一部分資金從生產部門轉向非生產部門,對經濟長期增長不利。在通貨膨脹中,進行投機的商業資本周轉快,投機者在交易中可獲得豐厚利潤,而投入生產領域裏的資本,一般周轉期較長,結果一部分工業資本從生產領域流向流通領域,進行投機活動,生產資本減少,導致經濟衰退。

第四,通貨膨脹會降低儲蓄。一方麵通貨膨脹會使人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削弱其儲蓄能力;另一方麵,通貨膨脹又會降低實際利率,帶來邊際儲蓄傾向下降,出現消費對儲蓄的強迫替代,投資資金減少,生產規模因資本缺乏而縮減。

第五,反複無常的通貨膨脹打亂正常的生產秩序,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加大,增大生產性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打擊投資信心,導致投資萎縮,產出下降。

暫且撇開通貨膨脹利弊爭論不談,先看一看通貨膨脹效應究竟對社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這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隻有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貨膨脹效應,才能靈活地采取相應治理措施。總體來看,通貨膨脹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通貨膨脹對投入產出的影響

在持續性通貨膨脹中,市場價格機製已經不具備原有調節功能,所以,這時候無論投資者還是消費者都很容易作出錯誤決策。從整個社會角度看,這種錯誤決策必定會造成全社會的資源利用不合理。並且,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降低居民實際收入,進而使全社會的儲蓄和資金積累下降,這必然會降低對生產經營的投資,導致經濟增長率低下。同時,貨幣貶值會導致人們蜂擁搶購那些能夠保值增值的實物資產如黃金、外彙、珠寶、房產等,勢必衝擊正常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