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雖然表麵上不和東胡國作對,可他暗地裏壯大實力,希望有朝一日將丟的麵子找回來。
東胡國王得到千裏馬以後,便認為冒頓生性膽怯,因而就更加狂妄起來。他聽說冒頓的妻子很漂亮,便起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講要納胃頓的妻子為妃。
冒頓的妻子端莊賢淑,年輕貌美,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聽東胡國王如此羞辱他們尊敬的王後,都氣得摩拳擦掌,發誓要與東胡決一死戰,冒頓更是氣得牙齒咬得咬咬響,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還算個男人?況且自己還是個國王!然而他轉念又一想,東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丟臉,是因為東胡的力量還比匈奴強大,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旦發生戰爭,自己的實力不濟,很可能會戰敗,還是再忍讓一回,等以後有了合適的時機,再與東胡算總賬。因此,他強作笑顏,勸告群巨:“盡管她是我的愛妻,而東胡國卻隻有一個啊!豈能因為區區一個女人傷害與鬱國的友誼?”這樣,他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國王。
然後,他召集群臣,指明東胡氣焰囂張的原因,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鼓勵大巨們內修實力,外修政治,以後將丟的麵子找回來。群巨聽冒頓分析得有道理,於是也按照冒頓的要求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隻求日後能夠雪國肚、報仇恨。
東胡國王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千裏馬和美女,就認為冒頓真的懼怕他,便更加驕奢淫逸起來。他整日沉迷酒色,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國力越來越衰弱。然而他卻毫無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兩國交界處的方圓千裏的土地。
這時的匈奴又怎麼樣呢?匈奴經過冒頓及其群巨多年勵精圖治的治理,政治清明、實力雄厚、兵精糧足,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已遠遠超出了東胡。
東胡的使臣來後,冒頓召集群臣商議,大巨們不明白他的態度,都在那裏沉默,隻有一個人站了起來,他聯想到以往兩次的事,就試探地說:“友誼可能重於一切,我們就送給他們千裏土地好了。”胃頓一聽,怒發衝冠,拍案而起,振振有詞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豈可割與他人!東胡國王霸我王後,索我土地,實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天賜良機,我們要滅掉東胡,以雪國恥。”他親自披掛上陣,眾人同仇敵汽,一舉消滅了毫無防備的東胡國。
冒頓將丟臉視為一種磨煉,把丟臉作為一種和敵人鬥爭與周旋的策略,他通過自己丟臉的方式,使群臣意識到弱國被人欺的道理,鼓勵群臣和百姓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先壯大自己,然後再與敵人作戰,找回丟掉的顏麵。如果冒頓當時在被奪馬、霸妻的情形下不願意丟臉,隻是一味地意氣用事,與東胡國發生戰爭,那麼在其當時國力弱小的現實條件下,很可能會全軍覆沒,自己的政權也會被推翻。而冒頓沒有這樣做,他將丟臉巧妙地轉化為刺激群臣和百姓辛勤勞作的外在因素,結果滅掉了東胡國,將自己多次丟的臉一次挽回。
“麵子”是無價的,因為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尊嚴,而沒有尊嚴的人還有立身的根本嗎?但有時卻又不可一味地死要“麵子”,而應該像冒頓那樣,忍得下大恥辱,不爭一時的匹夫之勇,恰恰是為自己求得更加長遠的發展。都知道有時後退是為了進步,同理,在有些情形下的丟麵子正是為了以後贏得好麵子。
冒頓雖然表麵上不和東胡國作對,可他暗地裏壯大實力,希望有朝一日將丟的麵子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