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時我們還應感謝罵我們的人,因為通過反思他們的批評,我們可以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失誤,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別人看我們,常常比自己看得更加清楚。
為了充分了解自己,我們往往需要從別人那裏得到對我們行為的反饋。聰明的人懂得主動去尋求別人對自己行為的看法,即使是讓人並不舒服的批評。
有一位推銷員,當他向別人推銷商品時,總會請對方給自己提意見。
他做香皂的推銷,但是訂單很少,再這樣下去,他即將麵臨失業。他反複思考自己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產品質量不錯、價格也很合理、之前也有一定的品牌效應。按說完成任務應該不成問題,究竟是什麼地方不對?思前想後,他覺得是工作方法欠妥。
想通了這一點,以後每次推銷失效,他都會自我反省一番:是我沒有把產品介紹清楚,還是熱情不夠,沒有打動商家?如果實在想不明白,他就會原路返回,去詢問那位和自己洽談業務的人員:請你給我一點意見,告訴我,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
商家們經常會被他誠懇的態度打動,他也因此積累了許多銷售的經驗。後來這位銷售員成為高露潔公司的總裁,他就是立特先生。
麵對批評,正確的態度應是把被別人罵看成是合乎自然的事情。人活著總會遇到各種困境,困難是客觀存在的,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要想著事事都順心如意,那隻是一種夢想罷了。對待別人的辱罵,我們一定要有抵禦能力,要沉得住氣。
聰明的人往往都有自知之明,他們肯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些缺陷。因此,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陷,坦然接受這些現實,而不應該再逃避躲閃。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現象:有些人或許長得不漂亮,沒有自信。比如,牙齒長得不好,手有問題等。你發現沒有,當這些人越是極力想要掩飾自己的不足時,別人就越會清楚地看到。因為他的一個動作,就讓別人很是好奇從而特別去觀察。所以,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這樣別人才不會老抓著你的缺點不放。
生活中的批評並不能一概而論,長輩的批評大多是一種善意的鞭策和鼓勵,希望能通過指出你的不足,讓你少走彎路,及時改正,更快地進步;如果我們把批評當作一個人精益求精的動力,那麼我們就會主動請求別人的批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寬容心態。
別人批評你的時候,最好的對待方式就是在自己心裏留下一些檢驗的空間,留一點緩衝的餘地,隨時調整自己。麵對困境不被他人理解時,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隻要我們生活在陽光裏,我們就不用擔心會陷身在別人罵你的陰影裏。培養自己接受批評的習慣,意味著你能用一種更博大的胸襟麵對世事,在他人的批評中不斷完善自己,獲取進步。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時我們還應感謝罵我們的人,因為通過反思他們的批評,我們可以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失誤,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別人看我們,常常比自己看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