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的聲音,能給我們帶來反思(1 / 2)

風車裝好了,牛頓幫奶奶背著一小袋麥子去磨麵,看著麵粉從石磨裏出來,他很開心,對奶奶說:“回去我一定也要做一個風車。”

果然,回到家後,小牛頓就一頭鑽進了屋子,開始叮叮當當地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他真的做出了一架小風車,不僅很像,而且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咬咬地轉了起來。奶奶慈愛地問他:“你這風車能磨麵嗎?”小牛頓天真地回答:“當然能。”

製造出的這個風車,成了小牛頓的驕傲。他很是得意,於是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就把小風車帶到了學校。他把小風車擺到桌子上,使勁吹了一口氣,小風車就咬咬地轉了起來。同學們圍了過來,看著轉動的小風車,都稱讚小牛頓了不起。

這個時候,同班的卡特擠了進來,他大聲說要“牛頓,你的風車做得也不怎麼樣嘛!它隻是會轉而已,你能講出它會轉的道理嗎?”

道理?小牛頓一下子愣住了,自言自語地說:“做風車還要講道理嗎?風車為什麼會轉?”看著牛頓發愣,卡特笑了起來:“當然有道理啊,隻會做而不知道風車轉動的道理,算什麼會做呢?”

突然間,他對卡特的憤怒消失得無影無蹤,滿腦子隻是卡特的反對聲音。“看來自己真的不能算是會做風車,不知道風車轉動的道理,是做不好風車的。”不知是誰伸手把小風車推到了地上,小風車摔壞了。他看看周圍吃驚的同學,對卡特說:“你說得對,我還不會做風車。但是我要謝謝你,你告訴了我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風車。”說完,他彎腰檢起了地上自己那個摔壞了的風車,沒有流一滴眼淚。

回到家裏,他開始進行思考:風車為什麼會轉,要怎樣根據風車轉動的道理,做出一個最好的風車來。最後,他終於明白了風車轉動的道理,做出了一架漂亮的小風車。不僅如此,他更是養成了凡事都要問為什麼的習慣,尤其是當聽到別人反對的聲音時,更是認真反思。他知道,別人既然反對,那肯定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隻有多進行反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以為,牛頓在後來可以取得這樣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善於思考的結果。他不僅善於思考,更善於從別人的反對聲中,進行一些反思。在他看來,在別人的反對聲中進行反思,比漫無目的地思考更有效果,可以更加快捷地找到問題所在。

我們也應該重視反對者的聲音。我們要記住:自己的觀點隻能代表一種看法,而反對者的觀點和我們的不同,代表了另外一種看法。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知道哪一種方法是正確的,就算我們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行,因為再聰明的人也有考慮不全麵的時候。既然如此,多聽聽反對者的意見,多進行一下反思,多從幾個方麵來考慮問題,是不是會使工作完成得更加漂亮呢?

風車裝好了,牛頓幫奶奶背著一小袋麥子去磨麵,看著麵粉從石磨裏出來,他很開心,對奶奶說:“回去我一定也要做一個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