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頭(1 / 1)

話頭

——答叔、珍兩位質疑的信

清人舒位詩謂:“秀才文選半饑驅。”龔自珍的詩也說:“著書都為稻粱謀。”其然乎!其不然乎?二十多年來,隨時隨地都需要為驅饑而作稻粱的打算,但從來不厚此薄彼,動用頭腦來安撫肚子。雖然中年以來,曾有幾次從無想天中離位,寫作過幾本書,也都是被朋友們逼出來的,並非自認為確有精到的作品。

況且平生自認為不可救藥的缺點有二:粗鄙不文,無論新舊文學,都缺乏素養,不夠水準,此所以不敢寫作者一。秉性奇懶,但願“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視為人生最大享受。一旦從事寫作,勢必勞神費力,不勝惶恐之至,此其不敢寫作者二。

無奈始終為饑餓所驅策。因此,隻好信口雌黃,濫充講學以糊口。為了講說,難免必須動筆寫些稿子。因此而受一般青年同好者所喜,自己翻覺臉紅。此豈真如破山明所謂:“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風蕭蕭,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如斯而已矣乎!

但能了解此意,則對我寫作、講說,每每中途而廢之疑,即可諒之於心。其餘諸點,暫且拈出一些古人的詩,借作“話題”一參,當可會之於心,啞然失笑了!

關於第一問者:

中路因循我所長,由來才命兩相妨。

勸君莫更添蛇足,一盞醇醪不得嚐。

(杜 牧)

促柱危弦太覺孤,琴邊倦眼眄平蕪。

香蘭自判前因誤,生不當門也要鋤。

(龔自珍)

關於第二問者:

飽食終何用,難全不朽名。

秦灰招鼠盜,魯壁竄鯫生。

刀筆偏無害,神仙豈易成。

卻留殘闕處,付與豎儒爭。

(吳梅村)

關於第三問者: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

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布袋和尚)

勘破浮生一也無,單身隻影走江湖。

鳶飛魚躍藏真趣,綠水青山是道圖。

大夢場中誰覺我,千峰頂上視迷徒。

終朝睡在鴻蒙竅,一任時人牛馬呼。

(劉悟元)

南懷瑾

一九七三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