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讀全文,真是好厲害的一封信,字字謙和,可字字鋒利如刃。南越王趙佗讀了,自然心裏有他的盤算:如今劉邦有了一位如此厲害的小兒子即位,自己萬萬不如他,看來這天下不可能屬於自己的,隻有趕快見風轉舵,退步,撤兵。
趙佗比漢文帝大幾十歲,已經自稱皇帝。這一來又自己取消了皇帝的名號,回一封信給漢文帝,可也是用的道家手段,試看趙佗回信的原文就知道。
他一開始,就對於漢文帝自稱隻是劉邦側室所生小兒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謙辭,說道:“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蠻子裏的一個頭目,而且是一個年紀大了的糟老頭子,我該死,對不起你,向你再拜叩。不是我造反,而是你的那位大媽——呂後,如何如何不對,才逼我做的。”
看這趙佗,好伶俐的口齒,這麼輕輕一撥,把一件誅滅九族的叛逆彌天大罪,推到一個已死的老太婆身上,而且這個老太婆,亦是漢文帝心目中深惡痛絕的人,趙佗所說的也是事實。
接著他說:“老夫處越四十九年”,暗示我是與你父親劉邦同時起來革命的人,現在統治兩廣四十九年了,“今抱孫焉”,我孫子都很大了。可是,我這大把年紀,還要訓練部隊,準備作戰,“夙興夜寐”,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實在太辛苦了,這都是你大媽做的那些事情,使我沒有辦法報效中央,不得已才如此做的,並不是我想造反。現在你大皇帝如此之好,又憐憫我這老人,送了這許多珍貴的東西,恢複我的王位,這樣我就放心了,相信死了以後,也不會被銼骨揚灰,我當然聽話,絕不自稱皇帝。
就這樣往來的兩封信,消弭了一場可怕的大戰,這就是黃老之道。所以深懂得黃老之道的人,其運用之妙,能兵不血刃而使天下太平。
實際上,趙佗行文到中央時,絕對不稱王,隻稱老夫是“蠻子的頭目”,在他自己的領域內,還是當他的皇帝,自稱不誤。漢文帝也不是不知道,隻是睜隻眼,閉隻眼,大家過得去,就暫時算了。因為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左右的戰亂結果,全國民窮財盡,不但是財富光了,人才也沒有了,這時最重要的,是培養國家的元氣。但這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所以對趙佗在南方的閉關自守,暫不過問。
此後,沒有幾年,北方的匈奴作亂,漢文帝也是寫了一封比給趙佗還更簡短的信,隻對匈奴的領袖說了幾句話,就把一場戰爭化解了。所以,從漢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他兒子景帝——劉啟在位十六年,一直到他孫子武帝——劉徹初期的一共五六十年間,國家民族安定,成就了漢代輝煌的文化,奠定了漢朝四百年政權的深厚基礎。
漢文帝個人的道德修養,當然是學老子,行黃老之道。例如:他即皇帝位後,所穿的一件袍子,一直穿了二十年,補了又補,就沒有換一件新的,這不是矯揉造作,完全出於道德修養,老子“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三寶之一的奉行。然後,又盡量減輕刑罰,更改法律與社會製度,財經上減輕稅賦,種種改變,寬大到極點。曆史的記載,漢文帝當了二十幾年皇帝,監獄中幾乎沒有犯人,這是著名的“文景之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