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青州境內有座山,由兩座山頭合一處,似兩條巨龍相對而望,雙雙呈騰飛之勢,故喚做二龍山。兩山之間一條長白瀑布飛流直下,濤聲陣陣、煙水悠悠,水落處有一水潭寬二百餘丈,喚做回龍潭。從山腳往下行一段緩坡,卻有一塊鏡麵似的平地,中間立著一座寺,紅柱白牆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卻似一顆寶珠嵌於群山之間。寺後零零落落建了些房子,土牆草頂,供人居住。
此山隻有一條路能上得去,其餘全是陡峭懸崖,懸崖上怪鬆搭棚、古藤蟠纏,峭壁下林木茂密,鬆杉柯樟桉等樹層層疊疊,林中野豬黃猄山羊錦雞等應有盡有。
趙建國到這裏已兩月有餘了,每每想到自己的經曆,便自覺不可思異。他本來是某特戰旅特一連連長,帶隊參加代號為“礪劍”的實兵對抗演習,為突襲隱蔽在山頂的藍軍指揮部,棋走險著,親率一個小隊從後山攀岩上山。為確保小隊按時到達預定位置,自己徒手攀岩牽引保險繩。因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待他攀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早已筋疲力盡。這時山間突然飄起一陣大霧,伸手難見五指,一時連眼前景象也看不清了,趙建國心裏一陣緊張。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距預定作戰時間越來越近,稍作調整後隻得小心翼翼的找尋著下一個落腳點,卯著勁往山頂攀去。他每出一腳都細心尋找著落腳點,殊不知百密必有一疏,哪知腳下一塊石頭突然一鬆,頓時隻覺身體失重急速落下,耳邊傳來呼呼的風聲,整個身體便墜入了那無邊的霧海。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打死他也不信會有這種超自然的現象存在,更不相信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事實就是如此,他穿越了,來到了水滸世界裏的二龍山。
在這二龍山占山為王的正是金眼虎鄧龍,他原是寶珠寺的僧人,後來帶著寺中十餘名僧人蓄發還俗,又聚集了五六百個小嘍羅,多幹些攔路打劫、強搶民女、殺入越貨的勾當。
趙建國墜崖後落進了後山的回龍潭,被一個叫湯文的小頭目救了回去。因趙建國來路不明,鄧龍要殺了他,經湯文向他說情才留下了他,然後編在湯文的小隊裏當了一名小嘍羅。後來山寨的人問他姓名時,趙建國未敢如實回答,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在這個世界十分尷尬,與皇帝老兒同姓不說,還名叫“建國”,要是出去報個名諱,鄙人“建國”,遇到綠林好漢說你托大,一個不爽就劈了你,遇到官軍自不必說,定你個謀反罪那是分分鍾的事。經過再三考慮,常自詡為無神論者的趙建國順口就自報了家門,於是這個世界便憑空多了個“趙無神”。
趙無神自來到這裏後,多幹些站崗放哨、挑水打柴的活,平日裏閑時聽聽小嘍羅們吹牛打屁,與眾人比劃比劃拳腳,誰要是受了那十八羅漢的欺負,他也敢站出來為大家出出頭,倒也打出了一些聲望,眾人給他起了個渾號――盤淵龍。趙無神與眾小頭目、小嘍羅也相得甚歡,一些小頭目渾家見這位小哥健談又風趣,加之這趙無神嘴甜,成天“嫂嫂”過來,“嫂嫂”過去,大家都挺喜歡他的,平時也多幫著他漿洗衣物,家中要是運氣好打了野味也把他叫到家裏吃肉喝酒。趙無神倒是很享受這種生活,心道此地人與人之間抱樸含真、坦誠相待,雖然不是同出一母卻大多能處下真情,既然回不去了,如此無憂無慮的當個小嘍羅倒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