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武鬆單鬥姚平仲(1 / 3)

趙無神離了梁山,因看了梁山八百裏水泊地勢開闊、易守難攻,一路上思緒萬千,心道自家二龍山似是到了發展瓶勁,受地形限製兵力才到一萬便捉襟見肘,水軍到現在還沒有著落,裴元笑、張少康至今未歸,曹正不知事情辦得如何了,全無半點消息,江州的三十艘鐵甲船還沒去取,可是取回來又放到哪兒?水軍將領從何而來啊?……,一連串的問題直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隻覺胸中憋悶、呼吸不暢,一口氣沒順過來從馬上跌了下來。

許貫忠叫停了隊伍,急令軍士將趙無神抬到路邊林中,解下腰刀、弓弩,又解開了衣服,然後擼起衣袖與他把脈,過了片刻令人升火燒了沸水,又叫人就近采了些草藥煎了藥湯,服恃喝下後才見他緩緩睜開眼睛,眾軍士見主公醒了,急忙上前說些關切的話。

趙無神醒來見自己躺在一塊毯子上,才知自己暈了過去,急忙道:“讓兄弟們憂心了,興許是昨夜酒水喝多了些。”

許貫忠讓眾軍士到一邊歇息,對趙無神道:“我與主公把了脈,乃是急火攻心所致”。接著又道:“主公若有心事,可說與在下聽聽,兄弟齊心協力方能成就大業,獨木必是難支啊。”

“先生教誨得是,隻是一時想得多了,沒理順心神”,而後便將自己所思所想一一道與許貫忠。

“主公憂慮也是自然,天下無易成之業,亦無不可成之業”,許貫忠說完接著又道:“青州、海州、登州境內有諸多山寨,我可招納他等入夥,將兵力分散部署,由此便可解屯兵之憂,隻是不便於日後調度;水軍可依海而建,我曾遊曆蓬萊,知登州外海有個長山島,附近有一百餘個島嶼,再向北便沙門島,乃是大宋囚禁要犯之地,其中多有英豪俠客,我若奪了這些島嶼,廣建寨柵,即可屯兵屯糧,又可養我水軍,還可作為他日謀大業時向北進的中轉之地和防禦要塞,可謂一舉多得。另外,江州、洪州多能造大船,我便使些銀錢購買船隻,便可裝備出一支水軍。張將軍、裴大師都是能人,到了時間自會歸來,主公不必多慮。”

趙無神其實一直憂心水軍之事,隻想著待日後收了梁山再建水軍,隻是前些時日人東京傳回消息,道君皇帝已確定要派出使臣渡海到金國,與其商探共同抗遼一事,由此可以判斷:一是宋金兩國將加快推進“海上之盟”,一旦訂立盟約,留給自己作準備的時間就不多了,二是皇帝定下決心與金國結盟,說明江雲震一派與蔡京、童貫一派在此事的鬥爭中輸了一局,隻擔心江雨淼有不測。

此時聽了許貫忠一些話,倒解開了心中一此疙瘩,對許貫忠感慨道:“先生隻一席話,便解開了我心中的結啊。”

“還有一事許某百事不得其解,梁山水泊近在眼前,主公為何不取了為我所用?”許貫忠終是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趙無神自知不能如實相告,難不成告訴許貫忠,他知道梁山的後事,隻道:“梁山水泊乃京東各大山寨之首,早日入駐確實能解我山寨燃眉之急,隻是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以我山寨目前的實力尚不能抗拒朝庭大軍來剿,不能為此白白犧牲了兄弟們性命”,許貫忠雖覺得如此解釋倒也有幾分道理,隻是總覺有些不夠全麵,但也沒再多問。

“先生可否陪我四處走走?”趙無神感到胸中憋悶,想到四處散散心。

許貫忠自從投了二龍山,幾乎終日與他形影不離,每日見他從晨議開始,操練、查崗、講授道義,可謂馬不停蹄,生活上也與士卒一起同吃、同練、同勞作,今日倒是第一次見他露出疲態,便令其餘士卒先行回山寨,與他各騎了一匹馬,在林中慢悠悠的走著。

當下正值春暖花開,山林間鬱鬱蔥蔥、花香四溢,兩人一路聊些歡愉的事情,許貫忠與趙無神多聊些曾經遊曆名山大川時的趣事,趙無神倒是聽得入迷。突然問道:“先生遊遼國時是冬季還是夏季?”

“初入遼時為夏季,往後遊曆至冬季才回我國。”許貫忠答道。

“北遼冬季嚴寒,不知當地人如何禦寒?”趙無神又問道。

“遼國多產虎豹豺狼,遼國人冬季便以獸皮製衣帽綁腿,下雪後出行以馬拉雪橇,倒也方便”,許貫忠回答道。

“先生精通女真語言,可在山寨挑選天資聰慧的後生予以培養,日後必有大用”,趙無神轉頭看著許貫忠道。

“主公目光長遠,在下明日便選人教授”,許貫忠似乎與趙無神總能一拍即合。

聊著天行進時間倒過得快了,轉眼便過了晌午,趙無神提議尋個僻靜處吃些幹糧。穿過樹林來到一片草地,隻見這草地似鏡麵般平整,綠草蔭蔭、野花遍地,正待拴了馬歇息,卻隱隱約約聽見有打鬥聲。

兩人將馬拴在樹上,轉過幾棵大樹,便見百步外平地上兩名壯漢正在赤手互博,一旁的大青石上盤腿坐了一位頭陀,手裏拿著酒壺一邊喝酒一邊看二人打鬥。

二人看了半晌,許貫忠道:“此二人武藝了得,若為我用必是良將。”

“先生何以見得,再說個人武藝高強不見得會領兵打仗”,趙無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