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生命源泉之門(1 / 3)

實施海水衝廁並規劃推行,對於許多嚴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實施海水衝廁,既可緩解城市淡水資源緊缺的矛盾,又將大大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海水衝廁示範工程使用的工藝不是很複雜,簡單地說,就是在海邊挖一個取水井,通過水泵的加壓和一些必要的消毒處理,直接送到居民家中。海水利用的運行成本其實很低,海水衝廁已經開展了60年的香港,其海水利用的成本隻有淡水的1br3的價格,省下了7億元的費用。

海水農業

科學家預測,21世紀將迎來第三次農業革命,即“海水農業”。海水農業又被稱作“海洋農業”、“藍色農業”等,它就是直接用海水灌溉農作物,開發沿岸帶的鹽堿地、沙漠地和荒漠。建立海水農業的核心問題是海水的直接利用。

海水農業就是要使陸生植物“下海”,也就是要陸生植物重返海洋。海水農業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兩個不同的方向。

一是通過遺傳改良,將耐海水和耐鹽堿的野生植物改造成栽培品種。在眾多的遺傳種質資源中,存在著2000~3000種鹽生植物,在這些植物中,毫無疑問存在著一種能夠適應和利用海水的生理機能和遺傳信息,對他們進行篩選,用遺傳改良方法培育出人類需要的品種。

二是用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技術,將不耐海水的植物培育成耐海水植物。大規模品種篩選已獲得可用海水灌溉的大麥、小麥等作物,此外,雜交育種已獲得耐三分之二海水的西紅柿。科學家們正在試驗,將陸地植物的基因轉移到藻類植物中,把陸地動物的基因轉移到海洋動物中使陸地生物適應鹽水環境,幫助在進化過程中從海洋“爬”上陸地的生命重新回歸“大海”這個生命的搖籃。隨著科技的進步,用海水種莊稼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夢。

海洋冰山和海底淡水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陸地淡水資源越來越不夠用。冰山是巨大的淡水資源,海洋中有93%的冰山是從南極冰蓋上分裂出來的。每年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其儲水量相當於世界上全部江河的流量,為20世紀以來全部海水淡化裝置所生產的淡水的4~5倍。近一年之內形成的冰山淡水的價值,就可達數億美元。但目前如何把巨大的冰山從海中拖到幹旱地區的海岸,仍然是個問題。

海床中也蘊藏著可觀的淡水資源。例如,在福建南部古雷半島東麵有個名叫菜峪的小島,距這小島500米的海麵上有個奇異的淡水區,叫“玉帶泉”;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古巴之間,海麵上也有一個直徑為30米的圓形淡水區,水色、溫度與周圍皆異,人稱“淡水井”。國外在開采海底淡水方麵已經取得一些經驗並獲得成功。例如,美國夏威夷利用遙感技術,在海底發現多處淡水露頭,解決了夏威夷火奴魯魯市的淡水不足問題;希臘在愛琴海海域,打出日湧水量達100多萬立方米的淡水井,灌溉了海岸上300平方千米的旱地。

實施海水衝廁並規劃推行,對於許多嚴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實施海水衝廁,既可緩解城市淡水資源緊缺的矛盾,又將大大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海水衝廁示範工程使用的工藝不是很複雜,簡單地說,就是在海邊挖一個取水井,通過水泵的加壓和一些必要的消毒處理,直接送到居民家中。海水利用的運行成本其實很低,海水衝廁已經開展了60年的香港,其海水利用的成本隻有淡水的1br3的價格,省下了7億元的費用。

海水農業

科學家預測,21世紀將迎來第三次農業革命,即“海水農業”。海水農業又被稱作“海洋農業”、“藍色農業”等,它就是直接用海水灌溉農作物,開發沿岸帶的鹽堿地、沙漠地和荒漠。建立海水農業的核心問題是海水的直接利用。

海水農業就是要使陸生植物“下海”,也就是要陸生植物重返海洋。海水農業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兩個不同的方向。

一是通過遺傳改良,將耐海水和耐鹽堿的野生植物改造成栽培品種。在眾多的遺傳種質資源中,存在著2000~3000種鹽生植物,在這些植物中,毫無疑問存在著一種能夠適應和利用海水的生理機能和遺傳信息,對他們進行篩選,用遺傳改良方法培育出人類需要的品種。

二是用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技術,將不耐海水的植物培育成耐海水植物。大規模品種篩選已獲得可用海水灌溉的大麥、小麥等作物,此外,雜交育種已獲得耐三分之二海水的西紅柿。科學家們正在試驗,將陸地植物的基因轉移到藻類植物中,把陸地動物的基因轉移到海洋動物中使陸地生物適應鹽水環境,幫助在進化過程中從海洋“爬”上陸地的生命重新回歸“大海”這個生命的搖籃。隨著科技的進步,用海水種莊稼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夢。

海洋冰山和海底淡水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陸地淡水資源越來越不夠用。冰山是巨大的淡水資源,海洋中有93%的冰山是從南極冰蓋上分裂出來的。每年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其儲水量相當於世界上全部江河的流量,為20世紀以來全部海水淡化裝置所生產的淡水的4~5倍。近一年之內形成的冰山淡水的價值,就可達數億美元。但目前如何把巨大的冰山從海中拖到幹旱地區的海岸,仍然是個問題。

海床中也蘊藏著可觀的淡水資源。例如,在福建南部古雷半島東麵有個名叫菜峪的小島,距這小島500米的海麵上有個奇異的淡水區,叫“玉帶泉”;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古巴之間,海麵上也有一個直徑為30米的圓形淡水區,水色、溫度與周圍皆異,人稱“淡水井”。國外在開采海底淡水方麵已經取得一些經驗並獲得成功。例如,美國夏威夷利用遙感技術,在海底發現多處淡水露頭,解決了夏威夷火奴魯魯市的淡水不足問題;希臘在愛琴海海域,打出日湧水量達100多萬立方米的淡水井,灌溉了海岸上300平方千米的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