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時間裏,葉榮添頭上的白發又增加了不少:和日,韓兩國棋院的協商極為順利,在得知陳海鵬因病不能參加擂台賽第十輪比賽後的第二天,兩國棋院便先後發來傳真表明態度,一方麵對陳海鵬不能參戰深感遺憾,希望他能好好養病,早日重返賽場,另一方麵則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希望中國棋院另派棋手出戰,使擂台賽不至因陳海鵬的突然離開而受到影響。
解決了參賽技術方麵的問題,剩下的就是具體人選問題,但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棋院上上下下都傷透了腦筋。
“李主任,媒體方麵的反應怎麼樣?是不是又有一大堆的批評文章。”小型會議室裏,一天之內的第三次碰頭會再次招開,幾乎每一次的開場白都是如此。
“是啊,還不是那些‘棋院不重視棋手身心健康’,‘忽視後備力量建設’,‘錦標主義思想的必然結果’之類的內容,一個個好像多麼高瞻遠矚,思想深刻但口號喊了一大堆,就是沒有一個能說出個解決辦、法。嗬,事後諸葛亮誰不會當,真要讓他們自己來管這一灘子,隻怕早暈得找不著北了。”李誌民苦笑著答道。
“嗬,你這種抱怨要是讓那些人知道了又得是一痛狠批,人家可不管你有多少客觀困難,一句‘如果客人覺得廚師手藝不行,難道還要讓客人也會做菜才行嗎?’就可以把你噎得喘不上氣來。好啦。那麼多報道,文章總該不會全是這種馬後炮式的評論吧,裏邊就沒有點有建設性地意見?”黃家貞笑著問道。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社會,當個批判家總比當個實幹家容易的多,
“嗯。有倒是有,比如《南方周末》上有人提議,反正這次三國擂台賽獲勝已經全無可能,還不如幹脆派出個年輕棋手上去,贏一盤算賺了,輸掉了就全當給年輕棋手一個增長實戰經驗的機會。”李誌民答道。
“嗬,這倒是個很有意思的想法。可惜三國擂台賽不是過家家酒,我們也不是小孩子,真這麼做了還不得讓日本人和韓國人笑掉大牙。”黃家貞笑道。如果說給年輕棋手以實戰機會,那麼擂台賽地第一輪。第二輪便已經做出了安排,現在這個階段再用這個理由派個年輕棋手出戰,這不僅是對日,韓兩國後麵出場棋手的不敬。也等於說中國圍棋已是‘蜀中無大將,廖華做先鋒’。
“好了,不談那些沒用的事了。雲波。你對棋手們的摸底情況了解的怎麼樣?有代替海鵬出戰想法的人多不多?”葉榮添向何雲波問道。
“唉,情況不容樂觀啊!讚同棋院把餘下的比賽完成地棋手雖然占大多數,但一問到如果讓他代替海鵬出戰時就支支唔唔,不是說自己實力不夠,擔不起這個擔子,就是說壓力太大,對比賽毫無信心。”何雲波歎口氣答道。這種情況早就在他的預料之內。
“曹燦,徐罡,劉玉路他們呢?”如果說葉榮添在做決定之前心中一點目標當然沒有可能,實際上。國內未出場地棋手中也隻有這三位屢進十強榜單的高手在實力,經驗上具備衝擊超一流棋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