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注】行走偏辟之處,必須有猝然吃驚、意想不到之事,對突然襲來的邪惡小人,必除之而後快。借喻不論從事什麼工作,一定要少去“偏辟”的地方,以免惹事生非。但對所有擋道的豺狼也必須給予打擊,不然無法開展和發展事業工作。
260.坎兌二 八門分八位,九星布九方,青赤黃白黑,五色卷錦裝。交鋒對壘,兩兩相當。
【譯文】八門分為八個方位,九星布於九宮,青赤黃白黑,五行對五色,雙方交鋒兩相當。
【演】此爻勾心鬥角,煞費心機,失諸毫厘,差以千裏,欲求戰勝,非勢均力敵不可,占者切勿輕心掉之。
【評注】五行、八方、九星分布相當,對立的雙方又勢均力敵,更要互相了解相互折服,否則,朋友難以合作共事,敵人難以戰而勝之。記住旗鼓相當,實力相等,共同語言之意。
261.坎兌三 終身不習上,在世卻枉然,輪回不能免,永落深坑塹。
【譯文】終身不追求、力爭上遊,人活一世算白話,死後也永落萬丈坑。
【演】此爻有力爭上遊,惡居下流之象,後二句警人尤深。坑塹,地獄也。占之者速宜回頭猛省,以此語為座右銘。
【評注】人活在世上不能白活,應有追求,一生虛度年華、不思進取,不力爭上遊者,生死都不會有好結果。活著居下流,死了也下地獄。“輪回”:佛教中講人有三世,有六道輪回。活的沒價值的,造孽作惡的,死後多輪回到餓鬼道或畜生道,再下輩子就永遠受罪、無有享福之緣了。
262.坎兌四 兩個子女,同到齊行,陰陽和合,謀作歡欣。
【譯文】一對男女,同步前行,陰陽和合,通力合作,歡欣鼓舞。
【演】此爻主夫賢妻良,琴瑟和諧,通力合作,鼓舞歡欣,雖磨難不易也。占之者無悔吝。
【評注】夫良妻賢,琴瑟和諧,誌同道合,誠心合作,和睦相處。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都會美滿幸福,有圓滿結局,人生有敵人需要鬥爭,人生有伴侶則同心同德,人生有朋友更需要誌同道合,中孚誠信。
263.坎兌五 中有玄機賦,雞鳴方顯露,猛然悟禪關,打破君門路。
【譯文】開始執迷,不知其中有玄機,早晨雞鳴時猛然醒悟,找出了難解思路。
【演】此爻始雖執迷,終能醒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頭換麵,判若兩人。占此者亟宜三複斯言,毋見機而不作也。
【評注】開始執迷,不知其中玄機,一旦醒悟,定能找到出路。玄機皆指方針、策略、思路、合作者,見機而作,見機而行。雞鳴方顯露指雞鳴之後即天亮,不能在黑暗中摸索,隻有天亮時才看到清,摸得著。
264.坎兌六 數尾金魚吞餌,取竿釣罷回頭,家食翻嫌太費,五湖四海遨遊。
【譯文】幾條金魚全吐餌,抽回釣竿不回頭,家中飯菜來回反翻太浪費,不如遨遊五湖四海。
【演】此爻主家食不吉,出外糊口,五湖四海,言不必局於一隅也,占者亦利出行,則衣食寬裕多矣。
【評注】五湖四海皆為家,出行有利。局促一地一業難發展,不如走出去與他人合作發揮自己的特長,壯大自己。
265.坎艮一 卯日兒出林,午時正福臨,卯生於寅,方見天心。
【譯文】寅年打基礎,卯年才出林,午年月日正是福星高照時。
【演】此爻逢卯年方能出頭,交午年福星照臨,卯生於寅,謂先寅而後卯也,天心如是,不用強求,占者何必加以人謀耶。
【評注】虎年夯實基礎,兔年才會出頭,三年之後的馬年才會福星照臨。成功需要時間積累,夯實基礎,才有立足之地,凡事不要急於求成。
266.坎艮二 日中不決,日到方明,一場好事,六耳同成。
【譯文】今日不決定,明日才明白,一次好機遇,六耳才聽清。
【演】此爻主事前不能預斷,時至方有分曉,好事多磨,以耳為目,占此者有坐失機會之象。
【評注】今日的事不能決斷,明日事已發生才能明白者,原因往往是以耳為目、惑於道聽途說,胸無主見而坐失良機。認準的事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得其亂。
267.坎艮三 狐宿是妖星,猿猴及樹精,入山遇此曜,迷了性和心。
【譯文】狐狸、猿猴與樹精,入山狐媚亂播弄,迷了心和性。
【演】此爻主群陰播弄,淆亂性心,故交友不可不慎,立意不可不定,斷事不可不決,悟性不可不佳,占者終以遠之為是。
【評注】身處在陰邪小人之中,狐媚播弄事非,必亂人心性,如果深交,則心性迷,悟事不佳,斷事不決,識別不明。此時應猛回頭,遠避小人,交友謹慎,謹慎。
268.坎艮四 滴漏聲,催雞唱。趲行人,逐隊放。晚渡關津,前程無量。
【譯文】滴水之聲催動雞鳴叫,行人早行程,闖過關口,前程無量。
【演】此爻有勸人快快走之象,祖逖著鞭,班超投筆,子胥過昭關,宗"乘長風,無非不失時耳,後皆顯貴,得誌一時。占者慎勿自甘暴棄、墜青雲之誌焉。
【評注】催人奮進,機不可失,躍馬揚鞭搶在先,抓住良機努力奮鬥,前程無量,生命有價值。“祖逖”:《晉書》中東晉時劉琨、祖逖皆有大誌,為準備北伐,二人日日切磋比武,枕戈待旦,劉琨曰:“常恐祖生先我著鞭”,比喻先行一步搶先。“班超”:東漢投筆從戎,後封定遠侯。
“子胥”:春秋楚國伍子胥父兄皆無故被殺後,逃過昭關入吳國後建立大功,封丞相。
“宗(què)”《宋書》中宗,南朝劉宋人,年少時叔父問其誌向,答曰:“願乘長風破萬裏浪!”269.坎艮五 人在天涯外,久乏信音來,家人望穿眼,草木暢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