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沐浴國學經典 打造書香校園(1 / 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的誦讀聲回旋在城西中學校園的上空。

最近幾天,學校著力開展“沐浴國學經典,打造書香校園”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教育活動,旨在以經典誦讀為載體,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打造書香校園,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

為此校園裏處處似乎有著巨大的改變。

走進校園,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書香氣息。精選古詩文的畫幅懸掛在走廊牆壁上,古代聖賢銅像矗立於綠色花圃中,《弟子規》裏的經典格言鑲刻於操場石椅上······

校園的每一片風景,每一個角落,每一幅圖畫,都點綴著人文景觀,散發著濃鬱的書香。

我們平日裏玩耍的天地——文化長廊也被“下了手”,三張破舊的桌椅將我們的“遊樂場”活生生地分成了兩半,中間被所謂的“閱讀區”霸占了。

真可謂舉目見人文,放眼品經典,玩耍沒空間。充滿人文氣息的書香校園如清泉般滋潤著師生的心靈,也隔斷了我們未泯的童心。

學校為進一步促進誦讀經典活動的有效開展,還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這其中最受虐的當然是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學校編印了“誦讀經典”的校本資料和籌集《弟子規》等經典書籍,師生人手一冊。專門開辟每天下午第一節課前15分鍾的時間,也就是原來美美的午休時間。以“聽誦,吟誦,臨帖”等形式,更替掉原來的“睡覺,玩耍,夢鄉”的時間。

每周三午間,學校廣播站播放各種國學經典以及課內的文言文的誦讀錄音,配上古典樂,說是要讓學生在濃厚的誦讀氛圍中靜靜地聆聽,讓學生自覺不自覺地跟讀、聽記。可是事實往往卻是——我在睡意朦朧中被這“午間凶鈴”給驚醒。

不少的老師充分利用班會課或是課前幾分鍾的時間(準確來說就是霸占了課間時間),來與我們講說古代聖賢故事,分享經典格言,暢談學習心得。盡管隻有幾分鍾的時間,然而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催眠曲在循環播放,聲音宛如天邊飄來的催命音符。校長說要從而豐富學習經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許這激發的是我們對睡覺的興趣,哈哈哈。

一課國文講罷了,一篇《陳太丘與友期行》教過了......

教師起初獨唱,既而學生跟著教師合唱,既而各個學生獨唱,既而全體學生合唱。那調子有點像和尚道士念經仟,又有點像敲擊木魚的“空空”聲。

下了課的時候,耳朵裏是茶館一般喧嚷,眼前一片擾亂,好像上演了對牛彈琴的一出好戲。

早醒的小鳥們在樹枝上賣弄著婉轉清脆的歌,微風吹來琅琅的讀書聲,此起彼伏,像在為小鳥合唱隊伴奏。

不僅中午·課間的時間被洗腦,學校更是連早晨的美好時光也征用了,長達30分鍾的早讀時間,我似乎都沒有認真的朗讀一場,因為在這段時間的我的眼睛與耳朵已不屬於我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