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用生命表達一切(1 / 3)

我們是過去時代的後裔,我們期待著未來——這就是回歸自然。此外,在我們早年的印象裏有一部分經過非常精細的加工後,看來準會被長期保存下去,它們的甜美和純潔既不能被增加,也不能被奪走——春天最初的氣息、浸滿露水的風信子、黃昏星的微光、暴風雨後的彩虹——對這些隻要能充分享受,那我們一定還年輕。這方麵有什麼能將我們改變呢?真理、友誼、愛情、書籍也能抵禦時間的侵蝕。我們活著的時候隻要有了這些就可以永不衰老。在我們熱愛的事物上,我們充滿著新的希望,這一來我們又會出神,失去知覺,永遠不朽了。我們不明白內心裏某些感情怎麼竟會衰頹而變冷。所以,為了保持住它們青春時期最初的光輝和力量,生命的火焰就必須如往常一樣燃燒,或者毋寧說,這些感情就是燃料,能夠供應神聖燈火點燃“愛的璀璨之光”,讓金色彩雲環繞在我們頭頂上!

生命的陰影

[法國]安德烈·莫洛亞

在生命陰影的另一頭,思想進入一個光線柔和穩定的領域。

一天,司湯達在他的腰帶上寫道:“我快50歲了。”然後,又仔細地將他熱愛過的女人的名字一一列在單子上。雖然,他比世界上許多別的男人更成功地用珍貴的鑽石首飾來打扮她們,可是,這些女人還是顯得很平庸。20歲時,他曾為自己的愛情生活夢想過許多理想的奇遇。由於他對愛情的敏感和極重感情,他的這些想法是無可非議的。可是,他心中的偶像卻一個也沒有來到他的身邊。他隻有在他的小說裏,在他自己創造的人物中,才見到了他夢想的女人。穿越生命的陰影時,司湯達為以前沒有遇到,今後也不可能遇到的愛人哭泣。

“我剛過50歲。”我們的作家這樣想。他做了些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在他看來,要說的話太多了,他剛剛想出自己該寫的書。然而,他還能工作幾年呢?心髒跳動已不再那麼有力,晚上一看書,眼睛就難受。10年?15年?“藝術長久,生命短暫。”這句從前他認為正確而平淡的警言,忽然間充滿了哲理。他能否像普魯斯特那樣,有閑暇去《追憶逝水年華》呢?

衰老是比蒼蒼白發和道道皺紋更可怕的一種感覺,它使人感覺一切都為時過晚,時光永遠消逝,生命的舞台從此將屬於下一代。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體的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在穿過生命陰影的過程中,行動的願望消失了。在經曆了50年的磨難與失望之後,我們還能繼續保持青年時代那種好奇心、那種求知欲、那種對新生事物所抱的宏偉的希望、那種毫無保留的愛、那種確信真、善、美自然統一的想法和對理性力量的信心嗎?

在生命陰影的另一頭,思想進入一個光線柔和穩定的領域。希望之光再不會使你眼花繚亂,你會客觀地看待人間的事情。當你愛過一個漂亮女人之後,你怎麼還會相信虛榮的女人們具有良好的品德?當你在艱難的一生中,發現沒有任何深刻的變化能戰勝人的本性,隻有最古老的習俗和陳舊的儀式抑製著文明的產生,你怎麼會相信人類會進步呢?老人會這樣想:“這又何必呢?”這也許是他最危險的口頭禪,因為說完:“何必要鬥爭呢?”之後,他有一天就會說:“何必要走出家門呢?”再接著就是:“何必要起床呢?”最後,他就該說:“何必要活著呢?”這樣就敲開了死亡的大門。

我們是過去時代的後裔,我們期待著未來——這就是回歸自然。此外,在我們早年的印象裏有一部分經過非常精細的加工後,看來準會被長期保存下去,它們的甜美和純潔既不能被增加,也不能被奪走——春天最初的氣息、浸滿露水的風信子、黃昏星的微光、暴風雨後的彩虹——對這些隻要能充分享受,那我們一定還年輕。這方麵有什麼能將我們改變呢?真理、友誼、愛情、書籍也能抵禦時間的侵蝕。我們活著的時候隻要有了這些就可以永不衰老。在我們熱愛的事物上,我們充滿著新的希望,這一來我們又會出神,失去知覺,永遠不朽了。我們不明白內心裏某些感情怎麼竟會衰頹而變冷。所以,為了保持住它們青春時期最初的光輝和力量,生命的火焰就必須如往常一樣燃燒,或者毋寧說,這些感情就是燃料,能夠供應神聖燈火點燃“愛的璀璨之光”,讓金色彩雲環繞在我們頭頂上!

生命的陰影

[法國]安德烈·莫洛亞

在生命陰影的另一頭,思想進入一個光線柔和穩定的領域。

一天,司湯達在他的腰帶上寫道:“我快50歲了。”然後,又仔細地將他熱愛過的女人的名字一一列在單子上。雖然,他比世界上許多別的男人更成功地用珍貴的鑽石首飾來打扮她們,可是,這些女人還是顯得很平庸。20歲時,他曾為自己的愛情生活夢想過許多理想的奇遇。由於他對愛情的敏感和極重感情,他的這些想法是無可非議的。可是,他心中的偶像卻一個也沒有來到他的身邊。他隻有在他的小說裏,在他自己創造的人物中,才見到了他夢想的女人。穿越生命的陰影時,司湯達為以前沒有遇到,今後也不可能遇到的愛人哭泣。

“我剛過50歲。”我們的作家這樣想。他做了些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在他看來,要說的話太多了,他剛剛想出自己該寫的書。然而,他還能工作幾年呢?心髒跳動已不再那麼有力,晚上一看書,眼睛就難受。10年?15年?“藝術長久,生命短暫。”這句從前他認為正確而平淡的警言,忽然間充滿了哲理。他能否像普魯斯特那樣,有閑暇去《追憶逝水年華》呢?

衰老是比蒼蒼白發和道道皺紋更可怕的一種感覺,它使人感覺一切都為時過晚,時光永遠消逝,生命的舞台從此將屬於下一代。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體的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在穿過生命陰影的過程中,行動的願望消失了。在經曆了50年的磨難與失望之後,我們還能繼續保持青年時代那種好奇心、那種求知欲、那種對新生事物所抱的宏偉的希望、那種毫無保留的愛、那種確信真、善、美自然統一的想法和對理性力量的信心嗎?

在生命陰影的另一頭,思想進入一個光線柔和穩定的領域。希望之光再不會使你眼花繚亂,你會客觀地看待人間的事情。當你愛過一個漂亮女人之後,你怎麼還會相信虛榮的女人們具有良好的品德?當你在艱難的一生中,發現沒有任何深刻的變化能戰勝人的本性,隻有最古老的習俗和陳舊的儀式抑製著文明的產生,你怎麼會相信人類會進步呢?老人會這樣想:“這又何必呢?”這也許是他最危險的口頭禪,因為說完:“何必要鬥爭呢?”之後,他有一天就會說:“何必要走出家門呢?”再接著就是:“何必要起床呢?”最後,他就該說:“何必要活著呢?”這樣就敲開了死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