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說完後,一旁的歐陽修提出了補充意見:“傳達此詔書的人,最好是差點釀成兵變的狄青。皇帝可頒布一道禦書,命狄青前往水洛城,讓他親自告訴劉滬:‘你違背了聖旨,理應處斬,但念你築城有功,特此赦免。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特命你鎮守水洛城,戴罪立功,以儆效尤。’這樣好給水洛城百姓一個交代。

“同時,朝廷還需要頒布一道聖旨,加封狄青的官職,並讓劉滬成為他的部下。這樣一來,邊境百姓不會對宋朝失望,劉滬等人不至於心寒,狄青的威信也能得到保全,水洛城之事就能順利解決了。”

史料記載,宋仁宗聽完歐陽修的建議後,立刻下詔辦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個判罰。

當時,判罰的消息傳到陝西後,尹洙氣得語無倫次,韓琦也氣得腦袋冒煙,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抗旨不遵、聚眾造反的劉滬,竟然啥事都沒有,狄青還得對他去道歉,皇帝是瘋了不成?

韓琦和尹洙堅決不同意這個判罰,他們三番五次上疏要求朝廷修改,對劉滬嚴懲不貸。同時,尹洙竟然還對劉滬發出了死亡威脅——別以為朝廷不懲罰你,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隻要老子還活著,定要砍了你的腦袋!

最終,見邊境將領的不和已經到了“通國皆知”的地步,宋仁宗隻能把尹洙調走了,讓他遠離陝西這個是非之地。

尹洙被調走後,宋仁宗打算讓狄青接替任的位置,結果鄭戩不服,他上疏朝廷,說狄青就是一個“赤佬兒”,這麼一個出身寒微的將領,怎能成為地方大帥,管理一方(注意這裏)。

最終,無奈的宋仁宗隻能收回成命,他把罵過自己的禦史王素調到了陝西,讓他接任了尹洙的位置,鄭戩這才不鬧事。

當然了,隻嚴懲了尹洙,必不能服眾,宋仁宗又頒布了一道聖旨,將劉滬降為從八品的東頭供奉官,命其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至此,在宋仁宗的眼中,雙方各打五十大板,都該老實了吧。然而,這個事情還沒有了結。

事實證明,正是這場“水洛城事件”,讓革新派徹底分裂。從此以後,韓琦與範仲淹等人分道揚鑣,再也不合作了。

咱們都知道,鬥爭的勝負,在於雙方力量的對比;而雙方力量的變化,無非是此長彼消或者是此消彼長。

韓琦的離去,對於革新派而言,就意味著“消”;而對於反對派而言,則意味著“長”。在這“此消彼長”的時刻,反對派們士氣大振,他們準備進行一場更加凶猛的進攻,幹掉範仲淹,結束這場變法。

在這個背景下,宋朝曆史上那場極其著名的朋黨之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範仲淹說完後,一旁的歐陽修提出了補充意見:“傳達此詔書的人,最好是差點釀成兵變的狄青。皇帝可頒布一道禦書,命狄青前往水洛城,讓他親自告訴劉滬:‘你違背了聖旨,理應處斬,但念你築城有功,特此赦免。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特命你鎮守水洛城,戴罪立功,以儆效尤。’這樣好給水洛城百姓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