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遞給辛之寧一本書後,送辛之寧出門,何紅光尷尬的看了看辛之寧。
辛之寧說道:“何鎮長我先回去了,還有事情,感謝您的引薦。”
隨後與汪老告別。辛之寧的話語很明顯,就是何紅光你可以繼續和汪老留下一起探討,自己先回去。
辛之寧回到車上之後,打開了汪老贈送給自己的書,一張小紙條隨後飄落了下來,上麵清晰的寫道:“此地勿再來,有陰謀,願女士小心並順遂。”
.....
辛之寧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王濤還在平穩的開著車,說道:“縣長,還有一公裏就到了。”
辛之寧沒有回答,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王濤的手機再次響了起來,是郝春蕾的的電話,郝春蕾在電話裏焦急的說道:“秘書長,和您彙報一件事,剛才華樹部長來電話要求把這邊的排水小組全部抽調到章氏故居那邊,我雖然堅持不同意,可是排水組的組長已經帶領大家離開了。”
王濤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華樹他們在這個節骨眼上還堅持這麼做,就說:“先別著急,我們已經到了?現在那邊的人員疏散了嘛?”
郝春蕾有點為難的說:“目前我這裏的情況變得很複雜了,由於他們強行抽調了排水組的人員,現在引起了老百姓的極大不滿,現在老百姓說什麼也不肯撤離,要讓政府給個交代,為什麼正常的救災情況下,人員卻突然撤了呢。”
“維持好百姓,穩定好情緒。”辛之寧在對著王濤說道。
王濤自然把這句話轉給了郝春蕾。
郝春蕾接著說:“目前老百姓都在傳言,這是政府的一個陰謀,就是為了借著這場大雨把房子淹沒,然後逼迫他們搬遷,要是那樣的話,到時候就更無法和政府談拆遷補助了。我擔心這樣下去會出人命的,所以向您和縣長彙報。”
其實郝春蕾說的沒有錯,這也正是某些人的想法。辛之寧聽到郝春蕾在電話裏的話,嘴角微微一動。
辛之寧對郝春蕾還是有些了解的,郝春蕾在工作能力上毋庸置疑,隻是在政治敏銳度上似乎欠缺了一點點。她很敬業,也很心係百姓,但是在一些政令上往往分不清輕重緩急,就比如這次華樹的人員抽調,她完全可以阻攔或者幹脆拒絕,可是這也是她的一個弱點,就是不敢得罪比自己職位高的人。
目前這種情況很特殊了。一方麵如果不立即疏散居民群眾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那樣的話郝春蕾的責任可就大了,另一方麵就是自己手裏的資源,目前別說郝春蕾、就是辛之寧能調動的資源恐怕也有限了,雖然是救援小組的一把手,可是下麵人的抱團問題,政令不通的問題也令她頭疼。
辛之寧很清楚,此刻不能再打電話調集華樹那邊的救援隊了,剩下的隻有靠自己和王濤一起想辦法解決了。
“你有什麼好辦法嘛?”辛之寧問道。
“目前讓居民自救的方式肯定行不通了,從通盤角度考慮的話我們也不好強製的分資源,我們可以借助一下李建新那邊的力量。”王濤說道。
“我打電話求助軍分區駐地。”辛之寧說道。
王濤聽到後愕然了一下,辛之寧雖然是一個女人但是沒有想到如此果斷。從軍分區抽調人員必須要經過市裏的批準,這可是違背了官場的大忌。
尤其是軍民融合的單位,一個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是無權向部隊駐地調用人員的,最起碼也要經過市委的批準,可是辛之寧卻偏偏這麼做。
這不得不讓王濤敬佩,很多人,包括自己考慮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從官場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責任追究機製上出發考慮問題,官場上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誰犯的錯誰承擔責任,尤其是在沒有集體表決的情況下。
但是眼前的辛之寧卻不同,她考慮的最終結果是老百姓不能出事,而不是自己的責任和後果的擔負,這讓王濤很是感動。
“最好先和市委打個招呼吧。”王濤說道。
“不用了。”辛之寧果斷的說道,開始撥打起電話。
伏龍縣屬於臨山市,在臨山市數個受災縣城中,伏龍縣的情況雖然並不是特別的嚴重。但是目前已經的確超出了伏龍縣的救災能力,這個時候市委肯定有個通盤考慮,所以辛之寧很清楚,自己和市委申請從部隊調人,肯定會被拒絕。
可是辛之寧也很清楚,尤其是北七家那邊危房。要麼不會倒塌,要是一旦倒塌了,就是成片的。換句話說要麼不會死人,要麼一死人的話那就是很多人,這樣的責任不是哪個領導能擔負的,最關鍵的是她不想讓百姓的性命就這樣白白的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