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給人類帶來的災難(1 / 3)

在歐洲曾經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後的願望,她要求:假使全體禦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麼就將他們全部處死。皇後終於死掉了,於是國王為了皇後的願望便下令把禦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凶”。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裏隻不過發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於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醜陋的痘痕。病愈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

人痘接種術最早起源於我國

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998~1022年)或仁宗(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67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餘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16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16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17世紀已普遍推廣。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嚐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3年後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18世紀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1752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傳到朝鮮。18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1796年,英國人貞納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在歐洲曾經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後的願望,她要求:假使全體禦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麼就將他們全部處死。皇後終於死掉了,於是國王為了皇後的願望便下令把禦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凶”。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裏隻不過發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於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醜陋的痘痕。病愈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

人痘接種術最早起源於我國

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998~1022年)或仁宗(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67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餘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16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16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17世紀已普遍推廣。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嚐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