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人的帶動和引導下,德國和意大利開始仿造俄國的製造工藝,生產出質量優異馳名世界的手風琴,其中以德國的霍勒公司和意大利的索布拉尼公司最為著名。
近年來,在高檔手風琴的生產製造方麵,以意大利的匹基尼公司、布加利公司、零七公司、布索尼公司、維克托利亞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樂器廠家,領導著手風琴製造業的潮流。在樂器製造的種類方麵,他們既生產雙係統可變換自由低音也生產傳統手風琴,在雙係統自由低音琴的生產方麵,既生產鍵鈕琴也生產鍵盤琴。為了使演奏者更加方便,近年來又增加了下額變音器。
雙係統可變換自由低音手風琴分兩種結構:一種左手部分是低音到高音從琴的下端向上排列,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B係統(以俄羅斯為代表);另一種左手部分是低音到高音從琴的上端向下排列,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C係統(以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為代表)。兩種係統的並存自然有各自的支持者,因而沒有統一。這種狀況對手風琴的發展並不十分有利,用長遠的眼光看,手風琴的結構也應像樂器家族中的其他樂器一樣,最終取得世界大同。
自由低音手風琴的出現為手風琴音樂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也吸引了一些作曲家為手風琴寫作品。實際上,手風琴的專業化是從自由低音開始的;傳統低音手風琴由於左手結構不完善,使得演奏上受到很大局限,對手風琴音樂的發展是不利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手風琴發展最快,水平最高的大概分以下三個地區:
第一是前蘇聯地區。這個地區主要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代表。俄羅斯的手風琴曆史要從1905年左右算起,因為從那時起誕生了第一台巴揚手風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巴揚手風琴作為正規樂器進入了音樂學院;1950年莫斯科音樂學院建立了手風琴專業。之後在前蘇聯的許多音樂院校相繼建立了手風琴專業。在業餘普及方麵就像中國人對二胡和竹笛那樣熟悉。
早期巴揚手風琴是以演奏俄羅斯或烏克蘭的民間音樂為主。20世紀40年代以後,演奏家開始用巴揚手風琴演奏古典音樂和浪漫派音樂。隨之出現了一批演奏家自己改編創作的巴揚手風琴作品。巴揚手風琴進入音樂學院後,開始有一些著名的專業作曲家為手風琴寫作品,像許多中國手風琴演奏者所熟知的柴金、列普尼科夫等。20世紀60年代俄羅斯(前蘇聯)出現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佐羅塔耶夫,這位演奏巴揚手風琴出身的作曲家為手風琴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尤以奏鳴曲第三號和帕蒂塔(組曲)第一號最為著名。可惜這位天才的作曲家因種種原因,於1975年自殺,年僅33歲。
在俄羅斯人的帶動和引導下,德國和意大利開始仿造俄國的製造工藝,生產出質量優異馳名世界的手風琴,其中以德國的霍勒公司和意大利的索布拉尼公司最為著名。
近年來,在高檔手風琴的生產製造方麵,以意大利的匹基尼公司、布加利公司、零七公司、布索尼公司、維克托利亞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樂器廠家,領導著手風琴製造業的潮流。在樂器製造的種類方麵,他們既生產雙係統可變換自由低音也生產傳統手風琴,在雙係統自由低音琴的生產方麵,既生產鍵鈕琴也生產鍵盤琴。為了使演奏者更加方便,近年來又增加了下額變音器。
雙係統可變換自由低音手風琴分兩種結構:一種左手部分是低音到高音從琴的下端向上排列,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B係統(以俄羅斯為代表);另一種左手部分是低音到高音從琴的上端向下排列,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C係統(以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為代表)。兩種係統的並存自然有各自的支持者,因而沒有統一。這種狀況對手風琴的發展並不十分有利,用長遠的眼光看,手風琴的結構也應像樂器家族中的其他樂器一樣,最終取得世界大同。
自由低音手風琴的出現為手風琴音樂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也吸引了一些作曲家為手風琴寫作品。實際上,手風琴的專業化是從自由低音開始的;傳統低音手風琴由於左手結構不完善,使得演奏上受到很大局限,對手風琴音樂的發展是不利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手風琴發展最快,水平最高的大概分以下三個地區:
第一是前蘇聯地區。這個地區主要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代表。俄羅斯的手風琴曆史要從1905年左右算起,因為從那時起誕生了第一台巴揚手風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巴揚手風琴作為正規樂器進入了音樂學院;1950年莫斯科音樂學院建立了手風琴專業。之後在前蘇聯的許多音樂院校相繼建立了手風琴專業。在業餘普及方麵就像中國人對二胡和竹笛那樣熟悉。
早期巴揚手風琴是以演奏俄羅斯或烏克蘭的民間音樂為主。20世紀40年代以後,演奏家開始用巴揚手風琴演奏古典音樂和浪漫派音樂。隨之出現了一批演奏家自己改編創作的巴揚手風琴作品。巴揚手風琴進入音樂學院後,開始有一些著名的專業作曲家為手風琴寫作品,像許多中國手風琴演奏者所熟知的柴金、列普尼科夫等。20世紀60年代俄羅斯(前蘇聯)出現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佐羅塔耶夫,這位演奏巴揚手風琴出身的作曲家為手風琴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尤以奏鳴曲第三號和帕蒂塔(組曲)第一號最為著名。可惜這位天才的作曲家因種種原因,於1975年自殺,年僅33歲。
像古柏多麗娜這樣的世界級作曲家也為巴揚手風琴創作了一些近現代作品,其中代表作有《發自內心》等。
在前蘇聯的演奏家中出現了一批以利普斯、斯卡裏亞諾夫、謝苗諾夫為代表的20世紀40年代出生的演奏大師;還有以菲紐克、西斯金等人為代表的年輕的手風琴演奏大師,這些人現在都活躍在舞台上。
俄羅斯集團這個龐大的手風琴群體為世界手風琴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北歐地區是手風琴水平較高的又一地區。以丹麥、芬蘭、挪威為首的北歐地區,近三十年為手風琴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北歐地區的演奏家應首推莫根斯·埃爾加德,這位丹麥手風琴演奏家1960年代獲得過德國庫林根塔爾手風琴比賽的第一名。庫林根塔爾國際手風琴比賽是世界上規格最高的比賽。當時的莫根斯以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卓越的音樂才能征服了世界。他的演奏改變了作曲家們對手風琴的看法,許多作曲家專門寫作品獻給這位天才的手風琴演奏大師。這位偉大的演奏家於1995年5月因敗血病去世,享年60歲。他的去世對北歐以及整個手風琴界都是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