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內陸河——伏爾加河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不流入海洋而流入內陸湖泊或者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也叫內陸河。
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發源於俄羅斯瓦爾代丘陵的東南部,蜿蜒南下,最後流入裏海,全長3688千米,為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河。
伏爾加河的河道曲折,中上遊有很多支流。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以下,流經幹燥處,支流很少。伏爾加河的水主要靠積雪融化和雨水供給。每年春季,大地積雪融化時水量最大,夏季主要靠雨水。由於地麵蒸發量大,河流水量甚小。
在這個流域居住的6450萬人,約占俄羅斯人口的43%。它通過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連接波羅的海,通往北德納維河水係和白海——波羅的海接通白海,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與亞速海和黑海溝通,所以有“五海之河”的美稱。
伏爾加河是俄國的曆史搖籃。被稱為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盆地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2br5,居民幾乎占俄羅斯聯邦全部人口的1br2。伏爾加河巨大的經濟、文化和曆史的重要性還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麵積,使其躋身於世界大河之列。
含泥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麵積達到752443平方千米,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條大河。據一些水文站的統計,每年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達34~155千克,最高的年平均每立方米有391千克,暴雨時有的地方竟超過600千克。所謂“一碗水,半碗泥”,的
確是這樣。黃河每年輸往下遊的泥沙約16億噸,占全國外流河總輸沙量的60%。要用16萬艘萬噸輪,才能把這些泥沙運走。
黃河幹流進入下遊,河道寬闊,水流緩慢,中遊帶來的泥沙,每年約有4億噸淤積在河床中。根據觀測,每年河床平均升高約10厘米。這樣年複一年,使下遊河道成了巨大的“地上河”,兩岸全靠人工築堤保護。現在河床一般比堤外的地麵高出數米,有的高達10米以上。黃河好像懸在空中,因此又叫“懸河”。
“懸河”全靠堤防,給沿岸人民帶來很大的威脅。據記載,解放前2000多年間,黃河潰堤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1933年,黃河洪水決口72處,山東、河北、河南等省67個縣受災,土地被淹1.8萬平方千米,360萬人流落異鄉。1958年,黃河洪水水量超過了1933年,但是在黨的領導下,沿河人民和洪水英勇搏鬥,終於戰勝了洪峰,奪得豐收的年景。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創造了黃河36年不決口的輝煌紀錄。
最大的內陸河——伏爾加河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不流入海洋而流入內陸湖泊或者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也叫內陸河。
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發源於俄羅斯瓦爾代丘陵的東南部,蜿蜒南下,最後流入裏海,全長3688千米,為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河。
伏爾加河的河道曲折,中上遊有很多支流。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以下,流經幹燥處,支流很少。伏爾加河的水主要靠積雪融化和雨水供給。每年春季,大地積雪融化時水量最大,夏季主要靠雨水。由於地麵蒸發量大,河流水量甚小。
在這個流域居住的6450萬人,約占俄羅斯人口的43%。它通過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連接波羅的海,通往北德納維河水係和白海——波羅的海接通白海,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與亞速海和黑海溝通,所以有“五海之河”的美稱。
伏爾加河是俄國的曆史搖籃。被稱為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盆地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2br5,居民幾乎占俄羅斯聯邦全部人口的1br2。伏爾加河巨大的經濟、文化和曆史的重要性還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麵積,使其躋身於世界大河之列。
含泥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麵積達到752443平方千米,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一條大河。據一些水文站的統計,每年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達34~155千克,最高的年平均每立方米有391千克,暴雨時有的地方竟超過600千克。所謂“一碗水,半碗泥”,的
確是這樣。黃河每年輸往下遊的泥沙約16億噸,占全國外流河總輸沙量的60%。要用16萬艘萬噸輪,才能把這些泥沙運走。
黃河幹流進入下遊,河道寬闊,水流緩慢,中遊帶來的泥沙,每年約有4億噸淤積在河床中。根據觀測,每年河床平均升高約10厘米。這樣年複一年,使下遊河道成了巨大的“地上河”,兩岸全靠人工築堤保護。現在河床一般比堤外的地麵高出數米,有的高達10米以上。黃河好像懸在空中,因此又叫“懸河”。
“懸河”全靠堤防,給沿岸人民帶來很大的威脅。據記載,解放前2000多年間,黃河潰堤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1933年,黃河洪水決口72處,山東、河北、河南等省67個縣受災,土地被淹1.8萬平方千米,360萬人流落異鄉。1958年,黃河洪水水量超過了1933年,但是在黨的領導下,沿河人民和洪水英勇搏鬥,終於戰勝了洪峰,奪得豐收的年景。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創造了黃河36年不決口的輝煌紀錄。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遊,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孟津間為中遊,河長1206千米;孟津以下為下遊,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遊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裏采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麵積達75244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