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峽中風大多霧,潮高流急,多漩渦逆流,海上時有浮冰,不利於航行。所以這裏一直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域。

最寬的海峽——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千米,寬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90千米。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2座華山和1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麵。表層水溫冬季為0.5℃~3.0℃,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為3.0℃~5.5℃,無浮冰。表層水富含磷酸鹽、硝酸鹽和矽酸鹽,自北向南遞增。這裏有豐富的營養鹽,是世界上已知的有利於生物生長的海區之一。

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峽對19和20世紀初葉的貿易起過重要作用。由於巨型油輪的出現和巴拿馬運河的日益擁擠,德雷克海峽有可能再度成為重要航道。實際上第一次通過這一海峽的是1615年斯科頓率領的佛蘭芒探險隊。而英國航海家德雷克隻是通過麥哲倫海峽到達火地島。德雷克海峽平均水深3400米,南北邊界最深處約4800米。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北部年平均氣溫為5℃,南部為-3℃。7月最低氣溫為-20℃。夏季(2月)峽內沒有冰凍,9月冰凍麵積最大。但海峽內在任何季節都可能出現飄浮的冰山。峽內海水從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極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流量達150000000立方米br秒。表層水溫自北部的6℃到南部的-1℃。在南緯60°溫度發生顯著變化,這個地區叫作南極輻合帶或極鋒,副極地表層水和更冷的南極表層水以此為界。在500~3050米深處,有較暖和鹽度較大的環極深水環流。就整個德雷克海峽而論,海水鹽度和含氧量均從南向北遞增。海底攝影顯示這裏有很多海生動物,最多是海膽和海星,也有海綿。浮遊生物也相當豐富。南部盛產磷蝦。

最窄的海峽——土淵海峽

土淵海峽,又名土渕海峽。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中前島與小豆島之間的海峽,全長2.5千米,最寬處約400米,最窄處隻有9.93米,是世界上最狹窄的海峽。

土淵海峽屬西南日本地帶,由斷層陷落和海浸而成。氣候較溫暖幹燥(年雨量1000~1400毫米),日照長,當地稱為瀨戶內海式氣候。海洋生物有500多種,出產香魚、鱟、大白鯊。氣候溫暖少雨,多晴天,1月平均氣溫4~6℃,8月27℃左右。

海峽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峽中風大多霧,潮高流急,多漩渦逆流,海上時有浮冰,不利於航行。所以這裏一直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海域。

最寬的海峽——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千米,寬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90千米。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2座華山和1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麵。表層水溫冬季為0.5℃~3.0℃,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為3.0℃~5.5℃,無浮冰。表層水富含磷酸鹽、硝酸鹽和矽酸鹽,自北向南遞增。這裏有豐富的營養鹽,是世界上已知的有利於生物生長的海區之一。

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峽對19和20世紀初葉的貿易起過重要作用。由於巨型油輪的出現和巴拿馬運河的日益擁擠,德雷克海峽有可能再度成為重要航道。實際上第一次通過這一海峽的是1615年斯科頓率領的佛蘭芒探險隊。而英國航海家德雷克隻是通過麥哲倫海峽到達火地島。德雷克海峽平均水深3400米,南北邊界最深處約4800米。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北部年平均氣溫為5℃,南部為-3℃。7月最低氣溫為-20℃。夏季(2月)峽內沒有冰凍,9月冰凍麵積最大。但海峽內在任何季節都可能出現飄浮的冰山。峽內海水從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極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流量達150000000立方米br秒。表層水溫自北部的6℃到南部的-1℃。在南緯60°溫度發生顯著變化,這個地區叫作南極輻合帶或極鋒,副極地表層水和更冷的南極表層水以此為界。在500~3050米深處,有較暖和鹽度較大的環極深水環流。就整個德雷克海峽而論,海水鹽度和含氧量均從南向北遞增。海底攝影顯示這裏有很多海生動物,最多是海膽和海星,也有海綿。浮遊生物也相當豐富。南部盛產磷蝦。

最窄的海峽——土淵海峽

土淵海峽,又名土渕海峽。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中前島與小豆島之間的海峽,全長2.5千米,最寬處約400米,最窄處隻有9.93米,是世界上最狹窄的海峽。

土淵海峽屬西南日本地帶,由斷層陷落和海浸而成。氣候較溫暖幹燥(年雨量1000~1400毫米),日照長,當地稱為瀨戶內海式氣候。海洋生物有500多種,出產香魚、鱟、大白鯊。氣候溫暖少雨,多晴天,1月平均氣溫4~6℃,8月27℃左右。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千米,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千米,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13.6℃。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海洋運輸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目前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12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曆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