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共分為4個樂章:第一樂章,序奏。此序奏部分頗為宏大,其主題與相繼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極其微妙的關係,擔負一種連貫全曲的特殊任務,甚至可稱之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樂章的引子部分由弦樂器、定音鼓和管樂器競相奏出強烈而熱情的節奏,暗喻了美國那種緊張、忙碌的快節奏生活。樂章的主部主題貫穿了全曲的4個樂章,這一特殊主題靠著巧妙發展,傳達了不同於以往音樂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強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當時背井離鄉,鄉愁蘊蓄,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時期耳熟能詳的民俗歌曲特質,以遣思鄉的情懷。樂章中另一段優美的旋律透露出濃濃的鄉愁,恰是作者這種心情的體現。
第二樂章,廣板,降D大調。隻要聽過一次這首交響曲的人,任何時候都忘不了的就是該樂章的主題旋律。該主題多次從交響曲中分離出來,用作其他樂器的編曲、演奏。據說德沃夏克最初加了個《傳說》的標題,像聽到蘊藏在美國原始民族中的傳說,是那樣的神秘,又像從文明眺望那遙遠新大陸的大自然,是甜美的牧歌。由奇特而又莊嚴的管樂合奏和弦開始,呈現出音量的高漲後移入弦樂的弱奏,這裏含有哀歌,接著如夢一般的五聲音階的寧靜主題由英國管奏出。在主題的間隙有管樂演奏的引子主題插入,很快進入升C小調的中間部。隨著小調調性和加進的三連音音型、震音使這一部分增加了不安,逐漸到達高潮。掀起有力的高潮後造成暫時的緊迫感,接下來英國管吹奏的舒緩、牧歌風主題再現,以開始樂章的管樂引子動機輕輕地作平和的大調終止。
第三樂章,諧謔曲,從“海華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啟發,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轉。音樂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輕快而活潑,帶有跳躍的情緒。第二主題清麗、明快,富有五聲音階特色。兩個主題彼此應和、模仿。樂章的中間部分主題悠長而婉轉,是典型的捷克民間音樂風格。
第四樂章,奏鳴曲式。由強有力的弦樂齊奏的序奏開始,第一主題由圓號和小號像宣告未開墾的新大陸的黎明那樣高亢、雄壯地奏出,猶如象征新大陸瞬息萬變地發展那樣持續著華麗的高潮。接著由單簧管奏出緩慢的G大調第二主題,帶來暫時的安靜小憩後再次有力地奏出。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為主構成,最後前麵各樂章的主要主題又連續出現,以類似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手法,浪漫地結束全曲。
經典賞析
JINGDIAN SHANGXI
靜聽《自新大陸》
哪裏敢自詡為德沃夏克的知音,但我同他的作品頗有緣。自從接觸音樂作品便迷上了《自新大陸》。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器樂作品中的精華部分見識了不少,不停地讀,未嚐厭倦,倒是越發感情深了。一聽開頭的那段柔板,便使我有如置身於茫茫荒原,浩茫而深沉的景與情讓人浮想聯翩,似乎從時空上遙感到了最初踏上新大陸的移民心情。或許,當德沃夏克遠渡重洋來到異國他鄉的彼時也是感慨萬千吧?
全曲共分為4個樂章:第一樂章,序奏。此序奏部分頗為宏大,其主題與相繼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極其微妙的關係,擔負一種連貫全曲的特殊任務,甚至可稱之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樂章的引子部分由弦樂器、定音鼓和管樂器競相奏出強烈而熱情的節奏,暗喻了美國那種緊張、忙碌的快節奏生活。樂章的主部主題貫穿了全曲的4個樂章,這一特殊主題靠著巧妙發展,傳達了不同於以往音樂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強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當時背井離鄉,鄉愁蘊蓄,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時期耳熟能詳的民俗歌曲特質,以遣思鄉的情懷。樂章中另一段優美的旋律透露出濃濃的鄉愁,恰是作者這種心情的體現。
第二樂章,廣板,降D大調。隻要聽過一次這首交響曲的人,任何時候都忘不了的就是該樂章的主題旋律。該主題多次從交響曲中分離出來,用作其他樂器的編曲、演奏。據說德沃夏克最初加了個《傳說》的標題,像聽到蘊藏在美國原始民族中的傳說,是那樣的神秘,又像從文明眺望那遙遠新大陸的大自然,是甜美的牧歌。由奇特而又莊嚴的管樂合奏和弦開始,呈現出音量的高漲後移入弦樂的弱奏,這裏含有哀歌,接著如夢一般的五聲音階的寧靜主題由英國管奏出。在主題的間隙有管樂演奏的引子主題插入,很快進入升C小調的中間部。隨著小調調性和加進的三連音音型、震音使這一部分增加了不安,逐漸到達高潮。掀起有力的高潮後造成暫時的緊迫感,接下來英國管吹奏的舒緩、牧歌風主題再現,以開始樂章的管樂引子動機輕輕地作平和的大調終止。
第三樂章,諧謔曲,從“海華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啟發,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轉。音樂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輕快而活潑,帶有跳躍的情緒。第二主題清麗、明快,富有五聲音階特色。兩個主題彼此應和、模仿。樂章的中間部分主題悠長而婉轉,是典型的捷克民間音樂風格。
第四樂章,奏鳴曲式。由強有力的弦樂齊奏的序奏開始,第一主題由圓號和小號像宣告未開墾的新大陸的黎明那樣高亢、雄壯地奏出,猶如象征新大陸瞬息萬變地發展那樣持續著華麗的高潮。接著由單簧管奏出緩慢的G大調第二主題,帶來暫時的安靜小憩後再次有力地奏出。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為主構成,最後前麵各樂章的主要主題又連續出現,以類似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手法,浪漫地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