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立莊公的異母弟弟做國君,自己和慶封當相國。他讓在國都的人都來宣誓效忠,誓詞是:“誰不和崔氏慶氏一條心 . .”晏嬰宣誓的時候說:“晏嬰如果不和忠君利國的人一條心 . .”慶封要殺他,崔杼也沒同意。

齊國的史官記錄說:“崔杼弑君。”崔杼不想背這個惡名,讓史官改寫。史官不聽,崔杼就殺了他,換一個史官來記錄。那時候許多官職都是世襲家傳,接任的是被殺史官的弟弟。他寫的和哥哥一樣,也被崔杼殺了。再來接任的史官是前兩位史官的弟弟。他也這樣寫,也被殺了。最後來的是這三位史官的幼弟,他依然這樣寫,崔杼隻好隨他了。史書上說這時又有一位史家南史氏抱著竹簡趕來。他是聽說史官一家已被殺光了,準備來前仆後繼的,聽說如實記錄了才回去。枟左傳枠的作者記錄這件事是想表明堅持真理、忠於職守的史官是殺不光的。這樣的幼稚信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春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後世大不相同。崔杼和趙盾都是強勢的執政者。趙盾對按照大道理讓他蒙受惡名的史官隻能興歎。崔杼殺到三個就手軟了。他也能保護晏嬰那樣的不依附自己的社稷之臣。能這樣做,他自己也有社稷之臣的品格。有他們這樣的執政,才會有前仆後繼的史官。

崔杼接連立了兩位國君,殺死一位國君,權勢極大,可是他的毀滅就在這個時候降臨了。薑氏嫁給崔杼以後,給他生了個兒子,叫崔明。崔杼立他當繼承人,廢掉自己和前妻的兒子崔成。薑氏過門時帶來前夫的兒子棠無咎。崔杼讓棠無咎和東郭偃一起掌管崔家的家務。崔成被廢後要求去家裏的封地退休。崔杼同意了,棠無咎和東郭偃卻不同意,說那裏是崔家宗廟所在地,隻能歸宗主,也就是崔家現在的繼承人崔明。崔成和弟弟崔疆發怒,在家裏造反,殺了棠無咎和東郭偃。崔杼跑去找慶封幫助。慶封表麵上支持崔杼,心裏卻想取而代之。崔家的問題就是他的機會。當初他暗中鼓動崔杼的兩個兒子殺棠無咎和東郭偃,說出了問題一定支持他們。現在他又對崔杼表示一定要幫他教訓這兩個兒子。他派親信帶兵去攻打崔家,殺了崔成和崔疆。薑氏上吊自殺,崔家的人口和財物被搶劫一空。慶封告訴崔杼他家的內亂已經被平定,派親信駕車送他回家。崔杼到家一看,已經是家破人亡,隻剩下孤零零自己,就上吊自殺了。

崔杼死後,慶封當了相國。兩年後他就被幾個大家族聯手趕走,齊國的朝政穩定下來,晏嬰當了相國。晏嬰是管仲以後齊國最好的相國,曾經為靈公、莊公和景公三位國君服務。他生活節儉,工作努力。當相國以後,吃飯也不超過一個肉菜,夫人不穿絲綢。他在齊國內政混亂凶險的時期從政,能夠正直地為人行事,靠的是出色的見識和很高的道德修養。國君的命令合理,他就照辦,國君的命令不合理,他就權衡處理,在齊國和諸侯中很受敬重。

崔杼立莊公的異母弟弟做國君,自己和慶封當相國。他讓在國都的人都來宣誓效忠,誓詞是:“誰不和崔氏慶氏一條心 . .”晏嬰宣誓的時候說:“晏嬰如果不和忠君利國的人一條心 . .”慶封要殺他,崔杼也沒同意。

齊國的史官記錄說:“崔杼弑君。”崔杼不想背這個惡名,讓史官改寫。史官不聽,崔杼就殺了他,換一個史官來記錄。那時候許多官職都是世襲家傳,接任的是被殺史官的弟弟。他寫的和哥哥一樣,也被崔杼殺了。再來接任的史官是前兩位史官的弟弟。他也這樣寫,也被殺了。最後來的是這三位史官的幼弟,他依然這樣寫,崔杼隻好隨他了。史書上說這時又有一位史家南史氏抱著竹簡趕來。他是聽說史官一家已被殺光了,準備來前仆後繼的,聽說如實記錄了才回去。枟左傳枠的作者記錄這件事是想表明堅持真理、忠於職守的史官是殺不光的。這樣的幼稚信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春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後世大不相同。崔杼和趙盾都是強勢的執政者。趙盾對按照大道理讓他蒙受惡名的史官隻能興歎。崔杼殺到三個就手軟了。他也能保護晏嬰那樣的不依附自己的社稷之臣。能這樣做,他自己也有社稷之臣的品格。有他們這樣的執政,才會有前仆後繼的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