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富而殷實,這裏居民沒有不吹吹竽鼓瑟、彈琴擊築、誌向高遠、意誌飛揚,憑借著大王的顯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沒有哪個諸侯國能比得上!”
“隻可惜,秦國衰弱之後,已成為眾矢之的,馬上成為下一個秦國,同樣處在被瓜分的危險之中,蘇秦替大王捏一把汗!”
“此話怎麼講?”齊宣王狐疑問道。
蘇秦縱橫捭闔,鋪陳設局,用辭藻兜了一個大圈,終於切回到主題上,從容答道:“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毒藥,是認為即使能填滿肚子,可是不久就會死去;現在燕國弱小,瀕臨覆亡,但反抗力仍在;秦國衰退,元氣大傷,卻無法將其滅國,中原諸侯的矛頭都在觀望齊國,因為齊國就是唯一的強國了。”
“如果大王貪圖十個城邑的便宜卻使中原諸侯都起了戒心,很有可能迅速形成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因為諸侯國誰也不願意看到齊國滅燕,然後迅速強大,吞並了他們的領土國家,這就叫唇亡齒寒,防患於未然,實不相瞞,外臣蘇秦在來齊之前,已經攜帶燕國儲君的外交令,經過了趙國、魏國,趙王與魏王都已答應結盟出兵,韓與趙魏曆來不分邦,楚國南蠻子更願意落井下石,五國聯盟已悄然形成。”
“現在侵入燕國的五十萬齊軍,隻剩下三十萬不到,而且前線糧食被燒,軍餉不足,而燕軍重新整編十萬精兵,開春之後就要與齊軍決戰,假如這個時候,趙、魏、韓、楚同時出兵,切斷孟嚐君那十萬大軍,無法回齊,齊國四麵受敵,如何應當?這與吃毒藥充饑一樣危險,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齊宣王頓時一驚,心想有這等事?不過他早朝倒是聽聞燕國使者先去趙、魏,後來齊國的消息,因此使得傲慢自大的齊宣王,心中不爽,才沒有馬上召見蘇秦,這時聽到五國暗中要結盟對付齊國,頓時有些驚慌,因為齊國雖強大,但是天險卻沒有秦國那樣堅固,一旦五國出兵,齊國必敗,他下意識問道:“既然如此,該如何辦呢?”
蘇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回答道:“聖人做事,能夠轉禍為福,因敗取勝。因此盡管齊桓公雖有女色的牽連,自己的名聲卻更加的尊貴;韓獻子雖因殺人獲罪,但自己的地位卻越發穩固,這些都是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聽從我的意見,不如歸還燕國餘下十幾座城邑,並以並用謙恭的言辭向五國澄清,齊國隻是為了幫助燕國平定內亂,讓中原諸侯暫且寬心,放開敵對的情緒,把這種矛盾轉化開,同時約定趁著這次分秦的機會,可以預定諸侯六國進行一次會盟,把他們下一步抗齊的目光轉到征服周圍小國上,比如魯、宋、衛、越、中山國等等,這些小國,苟延殘喘,不斷在邊境滋擾大國,大家可以選定目標,各選一國,憑自己能力消滅附近歸屬國,擴充領土,互不幹涉。
這樣大王無形中化解危機,還能讓各大諸侯國推崇齊國的謀略,當之無愧為中原霸主,燕國平白無故收回城邑,兩國不用交戰,也會感激大王,化解仇恨,如此,大王不就避開了眾強敵,反而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嗎?那麼大王發號施令,天下諸侯又有誰不會聽從呢?這可是霸主的事業,也是所謂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好辦法。”
齊宣王聽後非常高興,覺得這一條妙計,既轉危為安,把危機消於無形,還能各有所得,消滅附近的一些小國,換做以前,如果對小國用兵,將受到其它大國的相互製約,生怕一家獨大,這次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統一意見在一起,等齊國成為霸主後,再找時機分化、消滅五國。
“好,蘇秦先生不愧為鬼穀高徒,見解獨特,目光長遠,寡人差點誤中一些大臣的謬見,今日糾正過來,幸好為遲不晚,沒有釀成大禍,待寡人與重臣商議過後,就下令入燕大軍退兵,歸還城池,希望從此結為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