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整跑朱珪。朱珪是嘉慶帝為皇子時的師傅,時任兩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帝與嘉慶帝授受禮後,乾隆帝調朱珪從兩廣總督任上回京當大學士。嘉慶帝作詩給老師表示祝賀。和珅嫉妒朱珪入閣,就拿了這首詩給乾隆帝看,暗告嘉慶帝一狀,說“嗣皇帝欲向朱珪市恩”(買好)。乾隆帝吃醋,後以他事降朱珪為安徽巡撫。
和珅還“巧彌縫”,就是善於作假,蒙混過關。
其一,整治禦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禦史曹錫寶奏劾和珅家奴劉全奢侈橫行,建房逾製。侍郎吳省欽與曹錫寶同鄉,知道後馳奔熱河報告和珅。和珅得到密告後,令劉全毀其室,衣服、車馬有逾製,皆隱匿無跡。錫寶疏至,乾隆帝詰問和珅。和珅言平時戒約屬下甚嚴,若扈從滋事,乞嚴察重懲。乾隆帝命王大臣會同都察院傳問曹錫寶,又令步軍統領遣官從錫寶到劉全家察視,無跡,錫寶自承冒昧。乾隆帝召曹錫寶到避暑山莊當麵詰問,錫寶奏劉全倚勢營私,未有實據,但為和珅“杜漸防微”。於是曹錫寶反遭革職留任的懲罰。
其二,整黜侍郎。禮部侍郎尹壯圖,疏論各省庫藏空虛,乾隆帝命和珅讓尹壯圖到各省庫勘察,以侍郎慶成監督。慶成每到一省就掣肘,待挪移補足,便打開倉庫,似全然無虧。下部議罪,擬斬決,降主事。
《清史稿·尹壯圖傳》卷末評論道:“大臣怙寵亂政,民迫於饑寒,卒成禍亂。”(《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二)大臣怙寵而亂政,庶民饑寒而成亂。乾隆帝晚年的白蓮教之亂,就是曆史明證。
和珅做官做到了極致:由乾清門一個侍衛,升到“六大臣”即大學士,軍機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大臣,禦前大臣,都統、步軍統領,管戶部三庫,充崇文門稅務監督,任吏部、戶部、兵部尚書,兼管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事,翰林院掌院學士,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寵任冠朝列”。(《清史稿·和珅傳》卷三百十九)私宅軍人供役者千餘人。但應了那句老話,福兮禍所依。和珅最後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幸有和孝公主這位兒媳,才保住了兒子豐紳殷德的一條命和一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