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方有天使上門來(1 / 2)

長樂宮和未央宮都是著名的宮室,但是長樂宮因為戰亂早已廢棄,在其廢墟上大唐興建了永寧宮常寧宮、大興宮等宮殿台閣,還有一大半地方閑置廢馳。

那幾座宮殿分別住著皇後、太子、皇帝,太上皇則是住在太極宮。人所不知的是大唐所有皇室的宮室樓閣,觀台殿宇用的瓦當上都有“永壽嘉福”四個字。

能發出長樂未央金牌的隻可能是兩個人,一個當今、一個太上。當今還在稱予,金牌上也沒辦法寫“長樂未央,永壽嘉福”。皇後頂多出永寧金牌,太子則出常寧金牌,其餘六宮隻有通宮玉牌。

如此一來,張渙心裏簡直難受的不知該怎麼是好。

張渙心裏難受,他的祖父張說卻欣喜如狂。奉命隨駕的他被當今聖上叫到承天殿當著一大群王侯公卿的麵嘉言賞賜:宮花一朵、彩布兩匹、禦酒四壇、玉扣、玉勾各一枚。看來天子賞賜有重大政治深意。

為什麼作為宰相的張說激動呢,他應該得到過不少次賞賜。其實可以理解:宮花其實就是紅布紮的繡球,結婚時候新郎胸口紮的那個就是宮花,明顯唐朝比後世的宮花紮的更漂亮和精致。這是用來單獨賞賜個人的,比如狀元,比如先登先克的軍士鼓勵他們率先登城攻打下戰略要地的模範行為。

唐代斬敵大將叫闖將,奪敵帥旗金鼓叫撞令,武將有這個功勳死了可以不管官職多大都可在墓園立幾根矛戟誇耀武功。唐朝前期上過淩煙閣的武將都有這個資格,隻是後期子孫不孝賞賜過,濫武勳世家幾乎都有。曆史上太宗皇帝手底下就有一支“百騎”幾乎人人都得到過宮花,到了太上皇這隻隊伍已經是“萬騎”了。電影電視中天兵天將、道觀裏的神像都佩戴宮花,就可以說明這個榮譽的寶貴。呃呃,扯遠了。

彩帛賞賜最好理解,唐代的一匹布和一匹帛都隻夠成年男子做一身衣裳,兩匹彩色的布剛好做兩身新衣裳。用來賞賜政績突出的文武和德高望重的“賢達”,這是服色特權的恩賞。

禦酒用來賞賜有功將士和非政務貢獻巨大的大臣、宗室。

玉勾和玉扣都是用來佩戴在衣服上的用具,作為賞賜隻能用於賜給公候。

最高的賞賜是上上之賞,曆史上房玄齡輔佐太宗成就貞觀得到過如意。

漢朝時期冠軍侯衛青得到過金盔、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王,人人給自己帶金盔。曹操中計割須棄袍,曹昂頂著金盔替死。

羽林軍萬裏之外抓到擷利大可汗,得到頭上插白羽的特權。天策上將打下洛陽王世充,得到百花朝陽冠上麵得以插雙翎(孫大聖是盜用的,至今戲台上的武將都保留雙翎)。

這裏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帽翅的變遷,商周秦漢時期帽翅是向上的,唐朝的官帽帽翅也是向上的,但是民間有了向下的襆頭(布冠軟帽)。宋是平直的,明是橢圓微微下垂的,清朝就隻有向下了。平陽昭公主起兵二十萬替李淵打下長安城得到鳳冠霞帔。

當然還有許多非賞之賞,賜金放還那個就很惡心,商錢是打發給下人的。

所以這個賞格就非常講究:張渙得到了宮花,張渙的兩個兄長得到了兩匹彩布,父親張垍和伯父張均等四個父輩得到了禦酒,燕國公張說得到了玉勾,祖母元氏而得到玉扣。

非常明顯,因為張渙而避免一場群體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張家三代受到了朝野的嘉許認可。

祖母元氏至今仍是布衣,第一次因為孫子的功勞得到正式超賞。張渙父輩現在都是芝麻小官,也得到了嘉賞。兩位嫡親堂兄弟以後不用穿白衣,這是恩賞。而還沒加冠的張渙本人得到一朵大紅花,就像後世的三好學生五好少年。嗯,這也挺不錯,張渙心想。

闔府上下因為得到了朝廷賞賜的榮譽十分光彩,接下來更是一片歡騰,因為張說發下話來說:“統統有賞”。

前來府裏頒賜的黃冠是皇帝元從內侍李小寶,這位宦官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的族侄,原名馮小寶。因為薛懷義的本名就是馮小寶,長壽二年還是九歲的臨淄郡王被薛懷義的威勢壓得不過氣來,沒辦法隻好親自改其名為李小寶。結果第二年,馮小寶就被處死了,所以這個李小寶是那種妥妥的天子家奴親信。

這不,這一趟明顯是優差的賞賜使者就由他來出麵。“萬千之喜,奴才給國公爺道賀,國公公候萬代福祚綿長”。一身褐衣褐帽的年輕宦官臉上諂媚的笑容,嘴巴跟抹了蜜一樣討巧。

“皇恩浩蕩,臣等不勝惶恐”張說朝北施禮拱手,

“相公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李小寶趕忙上前勸告。“當年在潛邸您就是陛下的侍講官,自然是調教的好兒郎”。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萬歲在太極宮都多喝了兩杯酒。”李小寶巴結功夫使到十成。太上皇哪天不喝酒,不過是作為三代太子的老師家裏有此兒孫皇家確實也值得欣慰。所以這個馬屁,張說必須得吃。

“都是陛下恩典,才使黃口小兒得此殊榮”張說趕忙肯定這個馬屁。

李小寶聽後笑的眼睛都迷成一條縫,說道:“臨出宮來,陛下特地吩咐奴才,見見小郎君。回去好向陛下說說到底是怎麼個奢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