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觀裴將軍劍器式(1 / 3)

來人正是本應該在岐山任上的裴雯裴將軍。

“叔父,您怎麼來了?”那青年窘迫無地,不知如何是好了。

“小郎君言辭高妙深得我心,在下裴雯幸會了。”裴雯也不理會那青年的見禮,反而向張渙施禮。

“不敢,區區小子久聞大名,今日得見尊顏三生有幸。”張渙激動的回答。

“某不過是六品下官,早先久在巴蜀為官,不知小郎君何來久聞大名一說?”裴雯奇道。

好了,說破嘴了。裴雯現在還不出名,早前不過是巴蜀一個偏將,現在更是一個中縣的兵曹從事。哪裏來的這麼多名氣?

“在下小叔在蜀中崔佑安先生門下求學,曾聽小叔說過君之事跡”。張渙編造解釋。

“原來是燕國公家的小貴人,區區賤名不足掛齒”裴雯客氣地說道。

“不敢當貴人一說,小子張渙給世叔請安了。”張渙趕緊上去抱住這條大腿。

“渙郎君不必如此客氣,你我兩家確是熟識你不必見外”裴雯和顏悅色說到。

不對呀,看來兩家確是還有什麼張渙不知道的過往。不見外就是自己人,這個好像挺不錯的樣子。

晾了那青年半天,也不搭理。那青年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好不尷尬。

此時對話完畢,他唯唯諾諾說不上話來。

“怎麼,你要開口跟某討要賞錢不成?”熊孩子就是要狠狠收拾,裴雯的話刀子斧頭一般,故意這麼說折辱秀波。

秀波立刻急了,跪下磕頭:“小叔容稟:我在潼水督尉郭令君麾下因與同僚不合開除軍籍,本想在京中某個差事,稍加轉圜。隻是囊中羞澀盤纏用盡無奈在此棲身,每日習武練劍以替人搬卸為生,並不曾賣藝乞討”。說完已經哽咽難以自持。

“我若不知你的端底豈會在此?你既然不能在軍中立足為何不來尋我?難道我府兵前衛容不得你半點?”裴雯怪他不去投奔,信不過他這個親叔叔,傷感情了。

“非是不願實在不敢令叔父蒙羞。”原來是不好意思,臉皮薄。

“即是如此,你當修身自持不可廝混”。裴雯知道他個性強,想要憑自己本事出頭,隻能順勢安慰他一下。

“謹遵叔父教誨”裴秀波趕緊領命,於是眾人稍微鬆了一口氣。

旁邊的牙人高興壞了,激動的不要不要的。這下有了靠山,遊俠再也不會有人過來搶地盤了。

裴雯皺眉,張渙也不高興了。

“叔父容稟,此人名叫劉逸乃是我的恩人。多虧他當日的接濟,還幫我躲過遊俠追殺,若不是他幫我尋活,我恐怕要三餐不濟流落街頭了。”裴秀波誠懇地向裴雯介紹自己的朋友。

“仗義每多屠狗輩”市井之中常有仗義高尚的義士,這劉逸不過是個牙人。所謂‘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最下等的末流,想到還能扶危濟困確是值得一交的。

裴雯見此也不再多說什麼,於是開始關心起裴秀波的武藝來了:“那十九勢煉得如何了?”

裴秀波隻好把先前話語再向叔父說一遍,裴雯點頭說到:“以往叫你煉慢劍,一來是你功夫不曾到家,其次是要磨你性子。經此事後,相信你已知道如何行事而已。”裴秀波沉重點頭。

裴雯轉身注視院牆上掛著的那塊紅布良久,走過去拿起一把最長的劍沉聲說到:“這個字是我七年前送你的,今日我教你快劍,你要仔細看好!領悟多少就看你自己想到多少。”

有福了,不意今日可以見到大唐三絕之一的裴雯劍舞。

仍舊是那十九式劍招,沒有像傳說的那樣拋劍,估計是後世拿天橋底下賣藝的巴適副會而已。想來領兵打仗的人不可能把殺人的家夥拋來拋去,坊間傳聞訛誤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