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翻天覆地巧施為 三(1 / 3)

黛兒淡淡一笑眨眨眼睛說道:“婢子笨的很,郎君千萬不要嫌棄我哦”。

張渙哈哈大笑,有這樣嫻靜可愛的大丫鬟還有什麼理由奢求更多?

天師的意思他漸漸想透了,他老人家實在是不想趟這一趟渾水。

其中來出來去處去的話未嚐沒有怪罪的意思,張渙之前的‘佛子’事件有點讓天師看不明白了。

後麵‘來時來’的話更清楚無誤,道家是不講什麼該或者不該的,他們追求天道的極致一切單憑機緣。

機緣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時機合適。

張渙想要天師出馬恐怕自己得創造機會,讓天師剛好能覺得適合出手。

王皇後和武惠妃之間的糾葛是她現在對熙兒不滿的根本原因,危機讓她變得激進。那麼怎麼才能稍微緩和一下她們之間的危機呢?答案是皇帝。

皇帝是人間至尊,王武之間的爭寵在陛下的眼皮底下發生陛下不可能不清楚。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誰也不能相幫他最難受,這就是張渙唯一可以找到的突破口。

太上皇去年宮車已去,皇帝住進了太極宮。這太極宮是先皇舊宮,有唐以來一直沒怎麼大修過顯得陳舊逼仄。

皇宮的西麵就是掖廷宮太監宮女都住在那裏,北麵是玄武門和玄德門裏麵就是內苑禦花園,東北角就是含光殿,殿裏供奉著幾代皇帝的畫像。

裏麵有皇家最重要的三清殿,先祖台上玄元皇帝的正殿,著名的淩煙閣就在三清殿的一個小角落裏供奉著。

所以含光殿其實是些沒主人的陳列館罷了,體現的就是李氏天子一脈相繼的血脈關係。

太極宮的東麵就是太子東宮,緊緊比鄰太極宮也是陳舊簡陋。宮牆外就是未央宮閑置和修繕過的一些宮室,一般都是不太重要的所在。

太上皇駕崩在太極宮百福殿,皇帝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於是就避殿素服七日未過就把李旦的神主移到了西廟。

就這,住在陰森森的太極宮皇帝也是心中惶惶,於是他丟下文武百官帶著各部重臣去了洛陽想等候四十九天喪期過完。

皇帝膽子小大家都能理解,可是他才剛去洛陽,長安城就刮風沙了。沙塵暴肆虐,漫天黃沙折騰的百姓惶恐,於是皇帝又灰溜溜的趕緊回來了。

也是巧了,去年以來各地水旱災害頻繁,祖宗陵寢多次走水,中宗的靈牌都失了火。沒辦法皇帝隻好親自住進承乾殿,還沒幾天又折了夏悼王李一。

這下皇帝在太極宮再也呆不下去了,先是下旨大赦天下又讓姚崇鼓吹太極宮風水不好,不是正陽極位。

大臣們也覺的天下人口暴漲,再讓皇帝擠在狹小簡陋的地方住著有失君王威儀。

於是紛紛上奏請皇帝降旨修建新的宮室,皇帝就順應天意大規模興建大明宮,要在大明宮修建乾元殿作為大朝正殿。

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太極宮,經曆了幾番變遷,入主的主人也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

高祖就被玄武門的血嚇到了搬去龍首宮居住。既使是太宗皇帝李世民晚年也求仙問道,叫秦瓊和尉遲恭站在門外,害怕宮廷寂寞陰森。李治痛風早死、武則天新建了個名堂卻遭了大火、李顯李旦幾次退位住不久長、更別說睿宗李重茂這個短命鬼。

總之曆代皇帝被這個太極宮折騰的苦不堪言,大明宮新的宮室興建,也就要慎之又慎了。

為了興建大明宮李隆基簡直是對中外百官優容到了極致,改紫微省依舊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黃門監為侍中。

去年十一月己亥,命繇王典為司徒兼鄧州刺史、申王捴兼虢州刺史。

所以張渙要從擴建大明宮的事情上著手,在李隆基麵前想想辦法。

大明宮一個巨大的工程,在太宗時期開始由閻家三父子設計而成。近百年的時間內改改修修,不少宮殿已經是多次重新修建了。

閻立本的父親叫做閻毗,隋朝時期擔任過殿內少監的官職,就是負責宮殿的常規管理。當年宇文愷修建大業宮時候,閻毗就是他的副手。閻氏家族繼續傳承這些手藝,這些年來宮內翻新修建都是他們家族總負責的。

這些年閻家的當代後人閻沐已經年老,隻能在司農寺養老。真正的將作大匠,則是由韋氏的韋湊在擔任。

京兆韋家是個大家族,大體上分有九房分支遠支人數數萬。具體情況就不提了,簡單的說韋應物他的堂伯父就是韋湊。

張渙提著厚重的禮物前去韋曲拜訪韋應物,請這位和他相交不錯的韋氏子弟出麵,不多時就見到了下朝回家的韋湊。

韋湊年紀已經四十許,可能和他幹的差事有關係雖然他衣服精致儀態自若,可是臉上的幹癟和黝黑完全破壞了他的世家氣質。

自從韋後伏誅,韋氏的日子是很不好過。韋湊作為軍旅出身始終在司農寺這種衙門裏打轉,實在是有些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