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定位的本質,說到底是企業或品牌在市場上找尋認同感,獲得客戶對於其定位方向得到認同。因此,我們也應該是針對用戶心智進行定位,比如去頭屑用海飛絲、怕上火喝加多寶,等等。定位可以獲得用戶的認同,當用戶需要購買什麼東西的時候,能夠進行品牌的聯想。

第二,差異化。我國企業界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邊是產品同質化嚴重,而同質化的結果就是降價求售,所以價格的壓力逼迫企業必須不斷地創新,這裏的創新不單單是產品的創新,還包括服務的創新、營銷手段的創新,而這裏的創新也就是需求差異化的過程。

產品的差異化可以從多方麵進行區分,比如別的電子商務網站是企業對企業,馬雲偏偏就開發了一個個人對個人的淘寶網,以此打開了局麵。

在產品差異化的同時,企業還可以追求服務和營銷手段的差異化。服務質量、顧客預期、用戶體驗、售後服務,這種種的服務門類都可以做到與別人不同。而類似於饑餓營銷的小米,微博營銷的小杜杜,它們又是營銷手段差異化的典範。

定位方向,差異化,這是促成小企業贏得市場份額的最佳手段,同時它們也隻能屬於小企業。原因很簡單,定位和差異化能夠起到驚人的作用,在於它們對市場的適應性,然而市場總是不斷變化的,今天還適應市場的東西沒準明天就會被市場所淘汰,因而企業要緊跟市場變化而變化。

而在變化上麵,小企業的優勢就凸現出來了。大企業船大不好調頭,定位一旦確定,再想變革可就非常困難了。而小企業沒有這方麵的問題,資金靈活、團隊協調,很容易變化發展方向。

不過話雖這樣說,掌控著阿裏巴巴這一個“大帝國”,馬雲真的會在小處落子嗎?他真的敢於去嚐試“因小而美”嗎?其實,馬雲已經用行動給了我們答案。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根據馬雲將阿裏巴巴劃分為25個事業部這一舉動中看出。

天貓事業部、阿裏雲事業部、聚劃算事業部……這些事業部雖然統一在阿裏巴巴集團內部,但實際上卻“各自為政”,雖然彼此聯係非常緊密,但又互相獨立。這些事業部的劃分,就是馬雲對於“因小而美”的實踐。

由此可見,馬雲對未來的思路已經清晰,他就是要化整為零,把阿裏巴巴這艘帝國在內部拆分,施行“郡縣製”,然後利用各事業部的靈活性去適應市場的變化,以此讓阿裏巴巴永遠能夠跟得上市場變化的潮流。

大未必就是強,小未必就是弱,麵對未來的商業競爭,隻有能夠適應潮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阿裏的未來,必須從這個角度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