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遇(1 / 2)

當羅哲看到大壯背著麻袋,拿著絹帛,大包小包的往大堂裏帶,頭有點大。

羅大壯擦了擦汗,垂頭喪氣的說:“郎君,那匹馬隻值二十貫錢,那人說年景不好,連絹帛都漲了。”

羅哲搖了搖頭,隨便想想都知道大壯被坑了不少,數了數,有十匹絹,十匹布,還有一麻袋銅錢,整體也快一百多斤,大壯就這樣連背帶扛的給運回來了,也不知道雇輛車。

看著土黃色的圍牆,羅哲不覺得這個家適合藏這麼多財物,打開地窖,叫來大壯一起把裏麵的一個空箱子搬出來,箱子裏還放著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公驗和地契,聽大壯說那是羅父最後塞進他懷裏的。

把銅錢和絹帛藏好後,留下一貫銅錢和五匹絹,然後把家裏最後一點糧食煮了些粥,看著碗裏的幾粒米,羅哲放下木碗,叫了大壯帶著銅錢和絹帛出門。

這是羅哲第二次出門,鄰居們好奇的看著這穿著陳舊長相清秀的少年,有些了解情況的目光都帶著憐憫,羅哲麵帶微笑,因為他已經決定好好生活。

坊間的街道上,時不時能看衣衫襤褸的婦人跪在地上買賣兒女,羅哲雖然於心不忍,但也無可奈何,這是災年,他也要為自己活下去而努力。

幹旱的長安,城內水渠幹涸,取水要出城外幾公裏,雖然會有牛馬車運著水進城,但也不是底層百姓消費的起的,年輕力壯的還好,老人婦孺就活不下去了。

羅哲搖了搖頭,暫時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一路下來,買了鹽米麵,一想到那米商的嘴臉,羅哲就氣得牙癢癢,幾鬥米麵就花去了五匹絹,他歎了口氣,看著那些賣兒賣女的百姓,對大壯說道:“買完筆墨紙硯就回去,我還有事要交代你。”

羅哲抱著文房四寶回書房,大壯扛著米麵進廚房。等了許久,羅哲拿著幾張紙對大壯說道:“去取些錢和絹,拿這幾張紙上畫的東西你帶去鐵坊讓他們照做就是,我有用。”

憑借著自己讀書時練的毛筆字,羅哲基本上字寫的還不錯,隻不過現在還不熟悉,隻要多練就沒問題,至於造鍋,那是因為唐代主要廚具都是那些釜、鼎之類的,廚灶也要改改,不過現在還能將就著用,這也能理解唐代為什麼不興炒菜了。

蒸、煮、烤、膾是唐初的主要烹飪技巧,古文裏的煎是熬的意思,而唐初多用牛羊油和植物油,至於後世常用的豬油,因為一般農家的茅房會建在豬圈旁邊,而且會建的比豬圈高,這樣能讓糞便流入豬槽,簡而言之,養出的豬味道不好,所以平民百姓也不是很喜歡吃豬肉。

隔天一早,大壯出城取水,羅哲已經好幾天沒洗澡了,閑著也是閑著,拿了個小竹筐出城,想著洗澡,順便抓點蝗蟲。

城外,滻河,看到大壯背著大桶,手上也提著兩桶水,“郎君這是要去幹啥?”看著嘴裏叼著草,手裏提著籮筐的羅哲,大壯笑著問道。

“這不是好幾天沒洗澡了嘛,去河邊洗漱一番”羅哲說著“你回去後記得把昨兒造的東西拿回家,順便去買些肥膘,我回去後給你弄些好吃食。”

大壯不明所以,隻是笑著應承著。

再河邊洗漱一番後,羅哲隨意的紮個馬尾,提著籮筐往田間走去。

隻見田壟上幾個人駐足,其中一人抓起幾隻蝗蟲要往嘴裏塞,左右連忙製止,羅哲見這幾人衣服華貴,並不像平民百姓,雙手抱胸聊有興趣地盯著那要吃蝗蟲的人。

那人像是感受到羅哲的目光,手裏抓著蝗蟲不知如何下口,羅哲見狀嘴角微翹,穿著如此華貴,卻有如此舉動,也不知那人是怎想的,生吃蝗蟲,看著就有點反胃。

羅哲搖了搖頭轉身去抓蝗蟲,六月蝗災,不一會兒筐裏已經裝有一半的蝗蟲了,把布蓋上,背起竹筐,回去讓大壯嚐嚐油炸蝗蟲的美味,想想大壯到時候的表情,羅哲不經搖頭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