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鑿龍門
出自《拾遺記》卷二
禹鑿龍關之山,亦謂之龍門,至一空岩,深數十裏,幽暗不可複行,禹乃負火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犬,行吠於前。禹計可十裏,迷於晝夜。
既覺漸明,見向來豕犬,變為人形,皆著玄衣。又見一神,蛇身人麵,禹因與語。神即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側。禹曰:“華胥生聖子,是汝耶?”答曰:“華胥是九河神女,以生餘也。”乃探玉簡授禹,長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時之數,使度量天地。禹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譯文
禹為治水,鑿通龍關之山——又稱龍門,來到一處空曠的岩洞。他深入洞中幾十裏,光線越來越暗,不能再前進了。禹於是點燃火把,懷抱而行。見到一隻形狀像豬的怪獸,口中叼著夜明珠,光如蠟燭,在前引路。又有一條黑狗,在前頭邊叫邊跑。禹跟著走了大約十裏,已分不清是白天還是夜晚。
過些時候覺得光線漸漸明亮,看見剛才的豬和狗,都化作人形,穿著黑衣。又見到一位神人,長著蛇身人臉,禹便同他交談。神出示一塊金板,上麵刻著八卦圖。又有八位神人在旁侍奉。禹問神人:“聽說華胥氏生下一位聖人,是您嗎?”神人回答:“華胥氏是九河神女,正是我的母親。”於是從身邊摸出一枚玉簡授予禹。那玉簡長一尺二寸,正合十二時辰之數,可以用來度量天地。禹於是拿著這枚玉簡治理洪水。這位蛇身之神,便是大神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