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快過來看看,明朝的象牙筆筒,乾隆爺的青花花卉紋六方瓶,我這還有八大山人用過的鼻煙壺,知道誰是八大山人嗎?那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皇親貴胄,這可了不得。”
林大少自認自己口才了得,但遇到眼前這個尖嘴猴腮,滿嘴黃牙的地皮鏟子,心中還是服氣了。
“大哥你這好口才,不去做相聲演員都是浪費了,我看你一個鏟地皮的,說的都跟大英博物館了。”
“老弟抬舉,我這麼一說,您就這麼一看,東西認準,絕不會虧了您勒,看看這對方瓶怎麼樣?真正的老東西。”
攤主一邊低聲說還一邊看向四周,好像生怕別人發現他似的。
林子峰也來過不少次古玩街,自然之道這是這些攤販的慣用伎倆,虛張聲勢誤導買家,最後真正中招的可就是棒槌了。
“這瓶子太大,我拿回去插花還嫌占地方呢!這個小玩意,老哥怎麼賣啊!”
這麼蹲下來兩秒,林子峰已經掃完了地攤上的東西,除了眼前這個鼻煙壺顯示清朝乾隆時期督造外,其他都是近期仿製出來。
“哥們兒好眼光,這可是我去南潯古鎮上淘回來的,前後花了整整三次,給了人家老太太兩千多才忍痛割愛,您要看上,咱們交個朋友,三千拿走,給哥賺個路費。”黃牙攤主舍不得道。
“50,成就賣給我,家裏我爺爺正好快高壽了,給他老人家換個小玩意。”林子峰直接幹脆道。
黃牙攤主齜著牙,一臉的不情願,“不成不成,我再賠點,成本價兩千,不能再低了。”
其實這個鼻煙壺,雖然的確是從小鎮上收回來的,當時卻是買一堆舊錢幣,人家最後白送給自己的,哪怕賣出去一塊錢,這都是賺了的。
林子峰當然也不是初級菜鳥,知道這東西哪怕是花錢買,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兩百。
“八十,不賣就算了,完了留個打車錢。”說著林子峰拿出一張百元大鈔道。
“哎,成成成,開門生意,老哥吃點虧就吃點虧。”說完黃牙攤主接過錢,林子峰林大少則是自己拿起鼻煙壺,隨後放進自己衣兜裏,又接過找給的20塊,這才往回朝自家走去。
到家關上房門,坐在電腦前的林子峰,一邊小心翼翼的將兜裏小玩意取了出來,然後一邊對照著電腦上查到的資料。
鼻煙壺,原本隻是用來盛鼻煙的容器,因其小可手握,種類繁多,漸漸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了下來,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然而鼻煙壺作為收藏品中的雜項,因其製作簡單,且題材種類豐富,每個品種幾乎都可以從市場上找到,一直以來的價格都相對不高。
正因為如此,林大少才能輕易80就收上來了一隻。
不過稀有的鼻煙壺,年頭久遠的鼻煙壺還是很值錢的,尤其以清朝官窯鼻煙壺作為上乘之選。
“臥槽,這玩意到底值錢不值錢啊!”
林大少將鼻煙壺放在桌上,二十公分的距離,逆天透視異能重新開啟,資料再次出現:
“品名:銅胎掐絲琺琅鎏金花鳥紋鼻煙壺,製造年代:清乾隆中期官造,產地:紫禁城清宮造辦處,價值:150萬—250萬元之間。”
“臥槽,網上不是說鼻煙壺不值錢的嗎?這價值150萬是怎麼回事,啊……這這,乾隆中期清宮造辦處……”
林大少一拍腦門,自己真是心慌則亂,連大名鼎鼎的清宮造辦處都遺漏了,虧的自己還是學考古學出身的呢!
考古跟曆史,文物藝術品收藏息息相關,林大少這唯一的強項,當然知道造辦處的金字招牌是何等值錢了。
“既然是造辦處出來的東西,那就肯定值這個價了,150到250萬之間,那起碼也是兩百萬了,哈哈哈……我林大少終於要時來運轉了,哈哈哈哈。”
雖然兩百萬對於林家以前的兩千萬來說隻是十分之一,甚至連抵押出去的洋房都贖不回來。
但對於眼下林家來說,無異於是雪中送炭,自己林大少重新崛起的機會已經到來了。
心有有了主意,小心將鼻煙壺用紙巾包好放進自己隨身上衣口袋裏,林大少取出手機,撥出了一串熟悉號碼。
“方二胖,找你有件大事,你爺爺這兩天在不在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