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五年,宋朝已經滅亡五十餘年。這元順帝本稱元惠宗,卻是元朝與朱元璋徐達等人打仗之時每每出昏招,很是順從朱徐等人的作戰意圖,徐達常遇春等人戲稱他是順應天命則稱他為元順帝。明朝叫了幾百年,所以到後世元惠宗也就成了元順帝了。本書皆以金大俠的倚天為背景,少處以倚天電視劇或正史為補充,各位看官不要細究。
陝西行省中一個叫做三道溝的村子裏緩緩走出二人,一老一幼。
老的相貌奇古雙耳帶環、身披黃布,長著彎曲的頭發和胡須,一臉的陰沉狠厲。出家人打扮,卻不是中土和尚的而是個西域喇嘛。小的長的眉清目秀,身材瘦弱,隻有八九歲的模樣,一身麻布破衣大小也不合身,不知是從哪裏撿來的。
“小子,水壺可有打滿?”老喇嘛淡淡的問道。這二人甚是奇怪,老的是兩手空空一身清淨,孩子卻是身背包裹腰懸水壺。
那個小男孩立即答道;“師傅,我把兩個水壺都打滿了。”
看著身旁這個恭敬的孩子,老喇嘛暗歎口氣,“這小子少年老成談吐奇異且對自己恭敬有禮,頗為討喜,可他的武學天賦卻是平平·········哎,且讓跟著自己走吧,讓他回去伺候二師弟也好。”
這老喇嘛不是一般人,乃是西域密教金剛宗上任住持巴烏之徒,名叫思巴魯,在金剛宗任長老職位。金剛宗在密教抑或是藏區之中本是聲名不顯,但在南宋時出了個絕世高手金輪法王,被蒙古國皇後賞識,封為第一護國法師。自此之後宗門興盛,漸漸超過密教其他宗派,至金輪法王之後金剛宗便一直為蒙古效力直至如今的元朝,是元朝用來對付中原武林之中不服朝廷管教武林人士的得力宗派。
可繼金輪法王之後金剛宗在也沒有出現過像金輪法王這樣的高手,漸漸不再被朝廷重視、脫離權利中心,淪落成為皇帝祈福誦經毫無權利的普通喇嘛。
上任住持巴烏年輕時有心複興金剛宗,讓名頭重新蓋過密教其他三大教派,奈何修為不高在朝廷之中更是受到密教另一大宗派寧瑪寺的欺壓。心有憤慨便返回藏區潛心練武,奈何天資不夠終不能達到金輪法王那樣的境界,心灰意冷之下收了三徒,便把心思全部放在三個徒弟身上。
大徒弟思巴魯、二徒弟次旦、三徒弟土旦。三個徒弟不負期望,大徒弟思巴魯性格耿直、習武刻苦、不到十年武功便已經超過了他。二徒弟雖然在習武上沒有多少興趣但卻愛好佛法、精研佛經,與各宗寺廟辯論佛法往往辯的對方啞口無言,給他大漲顏麵。三徒弟性子與思巴魯一般,都是刻苦練武不為外物所動的性子。
巴烏一心複興金剛宗但受到蒙古貴族欺壓鄙視卻無力反駁,心中憤慨暴躁常年鬱鬱所以壽元不長。
巴烏死後,大徒弟思巴魯為了完成師傅心願不顧二師弟次旦反對,帶著三師弟土旦前往中原,為朝廷效力,打算重獲朝廷重視。
但到中原後發現早年隨鐵木真踏遍天下勇武的草原英雄已經不見,隻有忙著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王子王爺和各個貴族。師兄弟二人武功雖高卻全是魯莽蠻幹的性子,上不知阿臾帝王中不知修好同僚下不知體恤下屬,在朝廷二十年間雖逐漸靠一身好武功位高權重,卻也無人看得起他們師兄弟二人,更是因朝廷權利更迭被丞相伯顏抓到機會陷害而暗淡收場。
二人雖是在順帝年幼時便擁護支持,但順帝在丞相伯顏威壓相欺下自保尚且勉強又怎麼顧得上二人?順帝勉力保下其中一人,以免職一人為結果。保下的人是土旦,思巴魯被打發回了西域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