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月三(1 / 3)

三月三,魚鯉穿,乘船江渚把網拴。

三月三,雲花翻,踏浪蓬萊問仙丹!

“這江南啊,素有‘春來夏比遲’的說法,意思是春來及早,夏到及遲。前些年初遊此地,晚春而來,早春而去,倒是沒有好好享受這晚舟城的春色。”

江南首城晚舟城的東大街上,一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緩步遊玩,對著身旁之人講解晚舟春色。書生身著儒家青衫,長發隨意束帶於腦後,樣貌雖非俊美,卻也十分清秀。青年手持一把折扇,扇麵並未展開,所以不知所繪為何,扇骨兩側,則分別刻有“九”“止”二字,腰間懸掛一串銅錢般的飾物,錢串首尾相連形成圓形,“錢幣”共有七枚,細看之下,卻並非如今流通交易之物。

身旁聆聽書生說話的,是一位看起來三十餘歲的男子,像是隨從或者護衛一般。男子相貌普通,屬於走到人堆裏就找不到的類型,但是身材卻高大健碩,書生體態本就修長,男子依然高出他半頭,身穿同樣青色勁衫,一看就是一位功底不錯的練家子。

“小白啊,你知不知道這江南女子,從小就大膽的很,不似北方女子豪情,不似皇城女子富貴,但卻溫柔似水大膽奔放。你看這剛過三月,放眼望去,輕綢薄紗,玲瓏惹人,怪不得詩仙醉酒時曾說‘確是春江水,眉眼撞湖堤’,實在是妙!”書生一邊笑著款款而談,一邊眼神四處張望不停,恰巧身邊一位妙齡少女款款走過,不施粉黛卻清麗可人,聽到他對壯漢的稱呼,噗嗤一笑,心道“如此高大的隨從怎麼的就起了小白這樣一個名字”,隨即又聽他吟誦詩仙詩句,不覺俏臉一紅,含笑瞥了他一眼,羞怯跑開。

“你看看,晚舟城真是福地。”

“嘿嘿”大漢小白咧嘴一笑,“少爺,春風雖好,但要我覺得,這裏的美食小吃應該更好才對。”

“你啊,到哪都不忘了吃!”書生用折扇點了小白一下,“不過這你真是說對了,江南美食神仙求。正巧我也有些餓了,你看對麵那家酒樓,就是晚舟常滿樓了,雖然不如星月樓那般舉世皆知,但江南美食依然地道。走著,既然來了,本少爺就帶你來過過口福!順便再給你講講這晚舟食譜!”

午初剛至,常滿樓卻早就人聲鼎沸,在迎客門童的帶領下,二人行至三樓,這才在靠窗處找到一張無人的座位,雖是邊角,但勝在略微清淨,而且臨窗而坐,看外麵行人往來,別有一番趣味。

小二慌忙趕了過來,手裏端著一壺茶水與一碟花生米,“二位客官,正午客人太多,還請您吃幾口花生米,再嚐嚐我們常滿樓的清茶,稍歇片刻,稍後我過來為您點菜,還請二位客觀見諒。”說著小二略微躬身致歉,放下茶水退開了去。

“少爺,趁著這時候,你快說說,江南美食有什麼說法?”小白端起茶水倒了一杯遞給書生,急切問道。

書生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輕呼一口氣,又攆起幾粒花生米放入口中,滿足的輕哼一聲這才說到:“這江南美食啊,以鮮嫩雅俊著稱。江南水域眾多,民眾傍水而活,所以每年三月一至,湖海轉暖,朝廷便會發下詔令,解除湖海封禁,允許漁民捕魚。同時朝廷會與東海神宮商議,本年捕魚總綱,確定網魚數量,再與各地進行分配。解禁之時,要求各地官員自擇吉日,對各自管轄範圍內的水祠進行禮祭。各地水祠正神受禮,自當運轉神通,壓製風浪,保一個月內各自水域水貨豐盛、漁民出海平安,這是本朝自太宗起便與神宮達成的協議。”

“盡管每年中秋時分,江南水貨最為肥美,但要論鮮嫩,當是這三月開湖時節。除了水中美食以外,因為氣候適宜,所以各地家禽家畜肉質也極為可口。而天下皆知的晚舟城名菜‘淼垚十八疊’也由此而來。”

年輕書生又喝了一口茶,對麵聽得聚精會神的小白趕忙端茶壺起身為他添滿。書生知道他這吃貨等的心急,也不繞彎子,接著說道:“傳說這淼垚十八疊,是太宗年間,江南的一位富賈的兒子所創,傳聞他自幼喜愛美食,並且天生嗅覺通靈,能通過氣味辨百草,調密料,年僅十二,廚藝卻驚為天人。後來他用半年時間,研究出了用‘魚,蝦,螃、貝’等九種水食,與“豬,羊,牛”等九種走獸,配上一百餘種輔材與香料,製作出一道十八盤菜的驚世美食,命名淼垚十八疊,據說這道菜,必須按照嚴格的順序依次品嚐,每一盤的味道相互疊加,最後達到讓仙人流連的地步。最驚人的是,當時這位少爺,根據不同節氣,選取的魚類肉類品種、部位以及輔料菜品各不相同,所以整個菜譜共有二十四份之多。可惜啊,當年此菜引得老饕餮蓮花山二祖禦劍下山,收了那少爺當關門弟子,那少爺自覺人間美味已不能達到追求,便隨二祖上山修行,再未現世,因為上山年歲尚小,未有子嗣。所以後世旁係子孫多有爭鬥,整個菜譜如今隻剩五個時節留存於世。”

“那少爺,這什麼‘妙藥’十八碟兒究竟美味在何處?現在這五個時節的食譜又在哪裏?這晚舟哪裏又能品嚐這道菜?”大漢小白急切追問道。

“是淼垚不是妙藥,是疊不是碟兒,三水為淼,三土為垚,疊是層次疊加的意思!平日叫你多讀書還不聽!”書生瞪了小白一眼,後者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這道名菜容我給你賣個關子,就先給你說到這兒。但既然咱們來到常滿樓,我就給你再說說這座酒樓的故事!”小白原本的興致被打斷,就在準備愁眉苦臉的時候,又聽到自己少爺要介紹現在這座酒樓,畢竟很快就能品嚐這裏的美食,眼神瞬間又亮了起來。

“這常滿樓的創始人,叫輕巧。”

“輕巧?少爺,難不成是位女子?”

“不錯,不僅是女子,還是位奇女子。”

“二十年前的輕巧,也就是現在晚舟人尊稱的巧姨,位列太平書院天機榜音律榜第五。”

“音律榜第五?”小白嚇了一跳,盡管自家地方與世隔絕已久,盡管跟隨少爺下山時間不長,但是整座天下的人,恐怕沒有人會不知道太平書院天機榜。

“沒錯,這間常滿樓,正是二十年前天下音律榜第五,號稱‘入夢’的琴聖輕巧所創。”

“嘶...”小白倒吸一口涼氣,這座天下,名號中隻要稱“聖”,那便意味著某一種通天徹地。

“嗬嗬,真是許久未曾聽到東主名號了。”

一聲輕歎自耳邊傳來,二人聞聲轉頭,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出現在主仆二人身前,矮胖的身體,圓圓的腦袋,一瞥精致的短小胡須,商人身後跟著一個夥計,正是剛剛招待二人的那個。

商人站在主仆二人桌前一尺,微微躬身,眯著幾乎看不到的眼睛,微笑道:“鄙人孫福,承蒙東主不棄,添為常滿樓大掌櫃。方才聽聞這位小先生言談不俗,又許久未聽人說起我家東主名號,故此前來攀談,希望不會叨擾二位。”掌櫃的一番話就顯示出常年經商的水準了,恭敬又不獻媚,套套近乎好打聽這兩位生麵孔的來曆,畢竟自幾年前那件事之後,這晚舟城裏可沒多少人敢隨便提起“琴聖”二字。

“孫掌櫃!”書生微微抱拳一禮,“孫掌櫃三年未見,這常滿樓的生意真是越發紅火了!”

孫福聞言一驚,這書生難不成認識自己?不應該呀,自己自打年輕時便跟隨東主,多年以來早已練就了極為精準的識人之法,凡是見過的人完全都是過目不忘,但自己不管怎麼想,都想不出在哪裏見過這位年輕書生。

“恕在下眼拙,居然未能認出小先生,敢問您是?”

看出了掌櫃的疑惑,書生右手持扇,左手在扇骨一側輕輕一彈,笑道:“京西之水,可飲。”

掌櫃聞言先是一愣,略一思索,就要脫口而出,卻又被書生用手止住。

孫掌櫃的態度比原先恭敬了許多,他壓低聲音,“原來是您來了,少東家這兩日正在等您,路您熟。”留下此話,掌櫃便直接退去。

小白有些驚訝的看著迅速離開的這位掌櫃,顯然對這兩人的對話十分不理解,他隻看出來,這時候少爺絕不是單純帶他吃飯而已。畢竟他很清楚,來晚舟,是要辦一件大事的。但是他什麼也沒有問,反正該知道的時候少爺就會告訴自己,在他看來,有時候要想理解少爺說的話與做的事,真的是世間最難的事情,比當初三先生教他念書識字還難。所以動腦子這種事,太累,交給少爺做就好了嘛。

主仆二人繼續閑聊晚舟風土人情,不一會方才的小二就端了幾盤菜飯上來,三葷三素,兩碗米飯與一壺酒,酒是常滿樓特製的名酒“桃伊”,清香淡雅,有一股淡淡的桃花香氣,男女老少皆可飲用,原料的桃花來自晚舟城外西邊的馨園,也是琴聖一直以來眾所周知的住處。

主仆二人被撲鼻香氣引誘的雙眼放光,一路辛苦趕路,野味倒是吃了不少,但哪裏有真正的飯菜可口,於是也顧不得什麼,狼吞虎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