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 / 1)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西林春三四歲時起即由祖母教字,六七歲時又為她專請老師教文化。因西林春是女流,學習不為科考赴試,故專攻詩詞歌賦。她自幼不纏足,又有天賦,時作男兒裝,填得一手好詞。後來,她靠著極為深湛的造詣,成為滿族第一女詞人。其詞作直逼“國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因而在清代素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稱。成容若即納蘭性德。在清代詞壇上,可謂群星燦爛。而在眾多有成就的詞人中,納蘭性德和西林春,也稱顧太清,被推崇為領軍人物。

清末著名詞人況周頤說過:“鐵嶺詞人顧太清(西林春)與納蘭容若齊名,竊疑稱美之或過。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論,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於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闋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也就是說,況周頤認為西林春詞的藝術成就,超過了納蘭性德。

觀堂先生《人間詞話》評納蘭詞曰:“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從同為滿洲詞人,不落漢人窠臼,自由抒寫性靈的層麵上看,西林春和納蘭性德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可以說,納蘭詞之言愁,基本上還是對於詞抒情傳統的承繼,而太清(西林春)詞的和緩舒展,自然灑脫,尤其明白如話處,更為接近“自然之舌”。若要仿照觀堂先生詞話,選納蘭詞與太清(西林春)詞中最能代表各自特點的語句點評二人,當如此說:“夜深千帳燈”,容若語也,其詞品似之;“歸騎踏香泥”,西林春語也,其詞品亦似之。

西林春能夠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這與她出身於鄂爾泰大學士的家庭有關。康、乾以後的滿洲貴族們,大都既有高官厚祿,善於騎射,又是滿腹才學。他(她)們都長於漢詩,積極漢化,用漢文寫詩作詞,從康熙、乾隆起成為一種風氣。雖然自鄂爾泰的後人鄂昌因受文字獄牽連被害後,家產籍沒,家道中落;雖然鄂昌一係在政治經濟上遭到嚴重的挫折,以後不能再作官,但是,家學從未中斷,鄂家本為書香世家,在窮困中不但培養出像西林春這樣的著名詞人,連西林春的哥哥鄂少峰、妹妹西林霞仙也都能詩善詞,並有一些著作。

尤其西林春,更是才貌雙絕。《名媛詩話》說她“才氣橫溢,援筆立成。待人誠信,無驕矜習氣,唱和皆即席揮毫,不待銅缽聲終,俱已脫稿。”難怪評者說她深得宋人多家詞奧,“其詞氣足神完,信筆揮灑,直抒胸臆,不造作,無矯飾,宛如行雲流水,纖豪不滯,脫卻了朱閣香閨的情切切、意綿綿,吟風弄月之習,詞風多近東坡、稼軒。太清詞真如一串熠熠閃光的璣珠,令人喜讀樂誦,其詩亦然。所涉獵題材之廣,反映生活之吟,竟出自久居清廷宗室中一貴夫人之手,實不能不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