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怎樣讓聽眾樂於接受(2)(1 / 3)

采用多樣性的支持材料——不要隻依賴統計數據或證詞,要用多種方法引證。為了說明一個要點而引用三個政治事例,不如引用一個政治事例,再加上一個體育運動和一個流行電影的例子。同理,還應該避免相同的句子結構多次重複以及一個詞或詞組反複出現。

隻要可能,就要賦予演講一種動感。創造活動的意象,采用栩栩如生的動詞,盡可能采用主動語態。如果你要指出某個設備的一些特點,描述它的用途,用手指在鍵盤、換擋裝置、開關甚至電子器械上比畫。

在具體發言時,要記住多樣性和動感的重要性。一位呆板的演講者像被粘在地上一樣固定在講台的某一點,以單調的口吻發言。閱讀本書一定會讓他受益匪淺。

把注意力轉化成興趣

在演講過程中,僅僅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還不夠,聰明的演講者還要懂得如何把聽眾的注意力轉化成興趣。比如結合聽眾的需求和價值觀來組織材料,講一些精彩的故事,通過適當的方法激發起聽眾的熱情,這些都能幫助聽眾把注意力轉化成興趣。

◎ 結合聽眾的需求和價值觀

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那又怎麼樣”,實際上他們是在說“這和我有什麼關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的某些做法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把它的優點一一列舉出來,激發聽眾繼續聽下去的興趣。要認真進行聽眾分析,盡可能把聽眾的需求和價值觀結合起來。例如:

如果你們花時間了解一些汽車養護的基本知識,你們就再也不必聽命於機械師了。你們可以自己到各個地方購買便宜而可靠的汽車保養服務,心裏也會更加踏實。如果汽車出現問題,自己都會提前察覺。

結合聽眾的需求和價值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能找到聽眾聽講的興趣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聽眾聽講的積極性。

◎ 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

引人入勝的故事對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在睡覺前打開一本書,預先完全不知道書中的內容,打算在睡覺之前讀上幾頁,結果到了第二天早晨天亮了,兩眼大睜的讀者還感到欲罷不能,即使書的主要內容並不是自己平常感興趣的,或者與自己的切身生活沒有任何關聯。結構緊湊、引人入勝的故事,不管是關於小精靈、穴居矮人還是國際金融陰謀活動中的特務,幾乎都會引起每個人的興趣。講故事的人能夠把日常生活的千頭萬緒編成故事,永遠都會吸引聽眾。

如果一則演講能像小說那樣充滿懸念、衝突、風趣的描繪以及機智的對白,並且高潮迭起,那麼即使是年度彙報,也可以將聽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如果你的演講引人入勝,即使演講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沒有密切的關係,不能給他們實際的幫助,聽眾也一樣會喜歡。

◎ 在演講中給聽眾設置角色

演講是有演有講的一種活動。如果能夠運用戲劇舞台的表演技巧,把聽眾吸引到演說詞的情境中去,讓他們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或者幹脆指定一兩個聽眾,臨時當個幫手,這對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提高其興趣,是一個上乘之法。

曾有一個演說者,想要向聽眾說明從踩刹車到車子完全停止之間的行車距離。這個問題僅靠演說者講的話,往往是極抽象枯燥的。所以這位演說者就請一位坐在最前排的聽眾站起來,協助他說明車距與車速的關係。被指定的聽眾拿著卷尺站在台上,按著演講者的解釋前進或後退。看到這個情況,相信演說所要表達的論點一定已深入人心。那卷尺不僅具體表現了演說者的觀點,同時也成為了與聽眾溝通的橋梁。

為達到讓聽眾扮演一個角色的效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聽眾提出疑問,啟發他們去思考回答。通常,演講者會先讓聽眾重複一遍自己的話,或者要他們舉手回答提問。《富有幽默感的作文與說話》的作者巴西·H. 懷汀一再強調:“要讓聽眾直接參與表決,或讓聽眾幫助你解決問題。”並且認為:“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向,如果你用背誦講稿的方式去演說,則所得到的聽眾反應必定不會強烈,應把聽眾當成你共同事業的合作夥伴。”

讓聽眾進入情境

能吸引聽眾的演講者大多懂得運用態勢拉近和聽眾的距離,而且掌握和聽眾建立融洽的關係的方法和一些經常用到的表達技巧。了解吸引聽眾的方法技巧有助於演講目標的更好實現。

◎ 巧用態勢親和聽眾

李大釗一次到某所大學演講,大學生們早已正襟危坐等在下麵。本來主持人為他準備了桌子、椅子和熱茶。他要主持人把這些東西全部搬走,並說:“同學們這樣熱情來聽我的演講,我希望我的演講一開口就能走進大家的心田,我們之間不能有任何隔阻。大家說對嗎?”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李大釗走向學生,與他們基本上站在一起,撫摸著前排一位同學的肩膀,熱情洋溢地開始了演講。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由於沒法事先了解聽眾、分析聽眾,演講隻能在陌生的聽眾麵前進行。陌生聽眾一般對你有戒備的心理,具有明顯的排他性。他們合作的誠意不大,因為他們不認識你。

這時演講者就要尋找突破口,取得聽眾的支持,得到聽眾的認同。前排那部分聽眾就是最好的切入口,這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