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語音和語調:打造第二印象(2)(1 / 2)

演講者抓住會場聽眾的情緒,運用演講節奏術,使人們將“張”、“弛”有機地融為一體,既有緊張的“提神”,又有鬆弛的“休息”,並且能使聽眾一個勁地往下“追”。褥子底下的鈔票哪來的?此刻演講者就像揮動一根魔棒似的,把聽眾的心緊緊地收了起來。

演講者應根據會場聽眾的情緒,適時地用講話節奏的停頓去消除聽眾可能產生的疲倦感。

◎ 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調整節奏

曲嘯在一次演講中舉到被迫害“戴手銬”的事例,便采用了慢條斯理的節奏。他說:

當時我戴著手銬,我的孩子剛會在地上爬,還不會說幾句完整的話。他總是摸著我的手銬,一邊摸一邊說:“爸,啥?爸,啥?爸爸這是啥?”我怎麼能告訴孩子這是手銬呢?這是關係到一家老小生死存亡的手銬啊!

這段演講字字錐心,催人淚下。

演講節奏是在感情表達需要的前提下,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做到“快有章法,慢有條理”。

當演講者要表達急切、震怒、興奮、激昂的感情時,快速的連珠炮般的講話,便能使聽眾產生一種亢奮感和緊迫感,以激起聽者的振奮與共鳴。當要表達悲哀、思索等感情時,則要放慢節奏,使聽者產生一種深邃感。

◎ 根據演講內容的變化調整節奏

語言的節奏變化主要是通過演講內容的變換來實現的。在適當的地方,插入些詩文、軼事、幽默等類的話語,將理論與生動的形象結合起來,如磁鐵一樣,吸引著聽者欲罷不能,如電光石火,照亮每一個聽者的心靈。

總之,在感情、情緒氣氛、內容需要的前提下,演講者進行有急有緩、有斷有連、有起有伏、有張有弛的語言節奏的變化,就一定會揮灑自如地彈奏出一曲雄渾悅耳的樂章——“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演講中節奏太快的調整

初次上場的演講者容易犯的錯誤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似的劈裏啪啦,一個調子,一個速度。他們提醒自己“慢慢慢”後,又趨於慢得平坦,慢得沒變化。

這裏要提醒初次上場的演講者,演講的進行要靈活控製,有快有慢。

就聽眾對象來說:一些年輕的聽眾,精力充沛,反應靈敏,他們的思維和舉止很敏捷,可快一點;對小朋友、老人家演講,因為他們接受遲緩,反應不快,可把音節的時值拉長,語流中間停頓可久點,停頓的次數可多些。

就內容感情來說:講述一些熱情、緊急、讚美、憤怒、興奮之類的內容時,不能以“毋庸贅言”代替,敘述那種無法控製的感情,即表示激動的態度時,敘述進入精彩高潮時等可以速度快點。表現一些平靜、悲傷、莊重、思考、勸慰之類的內容時;講述一些需要聽眾特別注意之事時;講述有關數字、人名、地名時;引起疑問之事時要慢點。

就環境而言:演講場合大的,速度可慢點;場合小的可快點;聽眾情緒受到幹擾時慢點,情緒旺盛時快點。

下麵以亨利的演講《訴諸武力》的結尾處為例進行說明:

回避現實是毫無用處的。先生們會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實際上,戰爭已經開始,從北方刮來的大風都會將武器的鏗鏘回響送進我們的耳鼓。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難道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竟值得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在這場鬥爭中,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這段演講,開始幾句平穩緩慢,從內心發出質問:“和平安在?”接下來加快,說明現實的嚴酷。演講者激情迸出,向“先生們”發出串串質問。“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這裏呼喚上帝,乞求得到一種救世之法,發於心中,速度可慢。最後“不自由,吾寧死!”戛然而止,猝然停頓,感情達到高潮。

總之,演講要快慢適中。長時間的快會“供過於求”,引起煩躁,聽眾不易全麵了解內容,理解感情;太慢則“供不應求”,聽眾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提不起來。

科學運氣和正確練聲

演講要講究運氣的科學性,科學的運氣發音可以使聲音更加甜美、清亮。而正確練聲,則能克服聲音的單調乏力,這都是演講語言技巧的兩個重要方麵。

◎ 演講要科學運氣

科學的發音取決於科學的運氣。有些演講者講話時間稍長點就底氣不足,出現口幹舌燥、聲音嘶啞的現象,此時,隻得把力量集中到喉頭,使聲帶受壓,變成喉音。

“氣乃音之師”。氣息是聲音的原動力。科學地運用運氣發音方法可使聲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達到這個目的,平時要加強訓練,掌握腹胸聯合呼吸法。其要領是: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喉鬆鼻通,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

吸氣方法是:擴展兩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腰帶漸緊,後腰有撐開感。橫膈膜下壓腹部擴大胸腔體積,小腹內收,氣慣“丹田”。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