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練兵備戰(1 / 2)

楊文英頸上的箭傷是貫穿傷,並未傷到要害,不到兩個月就痊愈了,得知金軍又在四太子完顏烏珠的率領下大舉攻宋,便積極著手應戰。

楊文英先是巡視了中原大地上的各色軍隊,發現東京汴梁,南京歸德一直到水運要衝清江城,數百裏的土地上,官軍義軍竟然有50萬之多。這些軍隊多數擾民有術,畏敵如虎,真是官軍如匪,義軍不義。除了張所,王彥,馬擴,趙邦傑等少數幾支河北義軍積極抗金之外,大多數軍隊根本沒有訓練,武器盔甲奇缺,而且不服朝廷調令,不受地方官節製,欺男霸女,打家劫舍的案件層出不窮,民眾怨聲載道。

皇帝趙構也是有苦難言,原來朝廷最精銳的西軍幾乎全部潰散,隻有劉光世等少數將領還有些人馬,肯聽朝廷節製,各地義軍官軍名目繁多,日日要糧草要武器,真正要打仗時卻常常無兵可用。為了完成北伐河北,複興大宋的重任,宋高宗趙構隻好不斷編練新軍,令汴梁李綱練兵10萬,清江楊仁政練兵10萬,河北馬擴趙邦傑練精兵2萬。

為了編練新軍,朝廷在江南富庶之地加征糧稅,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中原,在沉重的賦稅壓迫下,江南匪盜四起,變亂成群,朝廷一時也束手無策,隻能聽之任之。

楊文英請得宋高宗趙構的聖旨,便在大宋的新都城歸德府編練摧鋒軍,選擇流亡在中原的河北才勇壯士,待遇優厚,要求能夠雙手舉起兩百斤石碾,開100石的硬弓。不到半月,便招募到兩千餘人,楊文英便延請以前的禁軍教頭,日日勤加操練。

一日,楊文英正在募兵處巡視,忽然見到募兵處圍起了一大幫人,連忙趕過去一瞧,原來有位壯士竟然同時拉開兩張100石的強弓,真是天生神力,舉世罕有!楊文英連忙將其請進內室,攀談之下得知,這位壯士叫做嶽飛,字鵬舉,河北湯陰人士,今年二十四歲,長楊文英四歲,原來在河北義軍張所軍中任修武郎。

楊文英欲請嶽飛在摧鋒軍中任統領,但嶽飛卻拒絕了,並對楊文英說:“楊大人隻看到了在下的武藝,卻不知道用兵之法不在於士兵個人的勇武,而在於帶兵將領的統兵之道,練兵之術。”

楊文英反問道:“難道大宋禁軍教頭的練兵之術不好,大宋武進士的統兵之道不精。”

嶽飛笑道:“大宋禁軍教頭隻能訓練儀仗兵,用於打仗,必然百戰百敗;大宋武進士雖然熟讀兵法,但是隻會紙上談兵,不會臨機應變。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大宋兵多將廣,然而屢戰屢敗,就是因為統兵之道不精,練兵之術不好。”

楊文英一想到父親介紹的宋軍打的敗仗和自己在戰場上的見聞,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道:“將軍的統兵之道,練兵之術是怎樣的,還請求將軍指點一二。”